正在阅读:我国对心脑血管疾病等四大类疾病发起“攻坚战”

我国对心脑血管疾病等四大类疾病发起“攻坚战”

2019-07-16 14:26:28来源:制药站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制药行业阅读量:25993

导读:此次《意见》中提到,到2022年和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到209.7/10万及以下和190.7/10万及以下。因此,这将是一项重大且艰巨的任务。
  近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提到,到2022年,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
 
  《意见》明确了三方面共15个专项行动。其中有一条是,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四类慢性病以及传染病、地方病,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可见我国接下来将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这四大类疾病发起“攻坚战”。
 
  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现在社会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病症。《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我国心脑血管患者约有2.9亿名,并且从2009年起,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持续高于城市水平。
 
  数据显示,2016年,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为309.33/10万,城市心血管病死亡率为265.11/10万,农村和城市心血管病死亡占全部死因的比率分别为45.5%和43.16%。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面临严峻挑战。总体上看,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
 
  此次《意见》中提到,到2022年和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到209.7/10万及以下和190.7/10万及以下。因此,这将是一项重大且艰巨的任务。
 
  快速增长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人数给相关的药物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业内预测,中国心血管疾病药物市场将在2014-2018之间保持20%的增长,2018年将达450亿元。并且随着中国人口日益老龄化、医改不断推进、自主原研药不断研发,中国心血管疾病药物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整个行业将会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癌症
 
  癌症是世界五大绝症之一。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7年癌症数据显示,与2012年相比,我国癌症新发人数上升,从358万上升到368万,增幅3%,2017年世界癌症新发病例为1409万,占世界的四分之一。
 
  另外,IARC发布的报告称,全世界患癌人数在““迅速增长”,仅2018年一年就新增1810万病例,死亡人数高达960万。业内预测,到2040年将有2900万癌症病例,并有1600万人因癌症而丧生。目前我国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在30%左右,而发达国家达到了70%至80%。
 
  《意见》中提到,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
 
  公开资料显示,五年生存率是医学界为了统计癌症病人的存活率,比较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采用大部分患者预后比较明确的情况作为的统计指标。
 
  另外,癌症越来越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壮大癌症药物市场。据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癌症药物市场规模为206亿美元。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234亿美元,到2020年将超300亿美元。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国内第二大疾病,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2012年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68/10万人。
 
  《意见》中提到,到2022年和2030年,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下降到9/10万及以下和8.1/10万及以下。
 
  业内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呼吸系统化学药行业规模约574亿元,同比2017年的535亿元增长了7.29%。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数已增至3.66亿人,中国是糖尿病的重灾区,并且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增长快速。根据数据,我国约有1.14亿糖尿病患者,患病率高达11.6%。然而患者的知晓率及治疗率都比较低,特别是血糖达标率仅为15.8%。
 
  《意见》中提到,到2022年和2030年,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60%及以上和70%及以上。
 
  随着糖尿病患者收入的不断增加、医保制度的扩大及抗糖尿病创新药的不断推出,中国糖尿病市场规模近年来高速发展,复合增速达11%,2017年市场规模突破400亿元,预计18年有望接近460亿元。
 
  (原标题:我国对心脑血管疾病等四大类疾病发起“攻坚战”)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