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聚焦激光技术与汽车市场 2019武汉光博会为产业赋能

聚焦激光技术与汽车市场 2019武汉光博会为产业赋能

2019-08-29 11:53:23来源:2019武汉光博会 关键词:激光技术激光设备阅读量:22469

导读:我国汽车产业正在往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作为汽车制造业当中的先进制造技术——激光技术,又有何变化?
  我国汽车产业正在往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产业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汽车制造业当中的先进制造技术——激光技术,又有何变化?在汽车产业智能制造过程中,激光先进制造技术扮演着什么角色?
 
  汽车市场呈现疲软态势
 
  美国《财富》杂志公布了2019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但在这份榜单中,传统上榜的车企排名纷纷下滑,排名实现前进性跨越的车企也多来自中国。中国车企中,上汽集团虽然排名下滑3位,但仍然排名,其后分别为东风、一汽、广汽、北汽,以及吉利。
 
  这份榜单,反应了过去的2018年,汽车市场开始出现的疲软态势。可以预见的是,2018年汽车销量的下滑态势已经开始让汽车业感受到冲击。
 
  新能源汽车一枝独秀
 
  虽然我国车企在榜单排名有跨越性前进,但同时也受到了大环境的影响。前不久,我国各大汽车品牌也陆续公布了2019年上半年的销售情况,根据中汽协数据,上半年我国汽车销量遭遇滑铁卢,而值得欣慰的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却同比增长48.5%和49.6%,分别为61.4万辆和61.7万辆。
 
  这表明,我国汽车产业正在往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产业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绿色发展、智能、个性驱动成为汽车产业未来的需求动力。从中也可以看出,汽车产业核心要素在重构,将催生新业态和企业,这既是对车企们的机遇也是挑战。
 
  汽车制造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逐渐从整车延展到关键子系统和零部件,核心价值点由整车向关键系统、部件以及上下游转移。美国《财富》杂志榜单显示,虽然汽车零部件企业并未受到市场疲软态势的影响,但他们也正在纷纷在电动化、智能化等领域进行布局和转型,甚至通过并购,以保持自己的营收规模。由此看来,无论是车企还是车企零部件都在寻求转型,这就要求上游有配套技术相匹配。
 
  从汽车智能制造技术方面来看,欧美日发达国家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我国虽然在各环节都有企业从事相关技术开发和产品制造,但还有待加强,尤其工厂自动化硬件产品尚不能为汽车企业提供完整的支撑。如何兴利除弊,尽快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智造”,是摆在汽车产业面前重要的任务。
 
  激光技术在汽车制造领域市场巨大
 
  汽车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其技术和装备的精密,体现了我国制造业的高水平。国家政策的出台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指明了大方向,其中,涉及汽车领域的内容主要有三大方面:低碳化、电动化、智能网联化。激光将在这些领域大有可为,尤其在新能源汽车、激光3D打印、电子设备、汽车激光量测、激光焊接等方面,市场想象空间巨大。
 
  汽车制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工艺技术合力完成。以激光加工、工业机器人、数字化控制为代表的先进技术正在不断推动汽车制造业的升级,为人熟知的就是焊接车身和车顶。而激光作为一种先进加工方式,注定将为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突破。
 
  激光加工覆盖了汽车制造行业众多的应用领域,包括汽车零部件、汽车车身、汽车车门框、汽车后备箱、汽车车顶盖等各个方面,其应用规模和体量都在逐年增长。尤其是近年电动车浪潮席卷,激光焊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获得显著增长。激光焊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主要包含动力电池焊接和汽车轻质化材料焊接。所以,汽车动力电池焊接成为了小功率激光焊接市场重要的增长极。而大功率激光设备,因其发展速度快、应用领域广泛,现也已能够用于激光焊接、切割等功能,还可进行金属表面的硬化,其应用规模也在扩大。
 
  武汉光博会助力汽车产业“智”造升级
 
  随着汽车轻量化的需求日益强烈,新型材料和新型结构的诞生,高度自动化、高度灵活化、高精密的生产系统备受青睐,激光技术对提高产品质量、工作效率、自动化、无污染、减少材料消耗等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内激光企业纷纷布局汽车领域,如大族激光在新能源电池的生产加工方面也在不断完善布局,以其自动化激光切割、焊接、成形等装备及解决方案,助力汽车制造企业打造产线升级路线;华工激光围绕客户需求攻关自动化激光产线,如汽车白车身焊接系统,国内首套汽车热成型件三维专用激光切割机、汽车动力电池全自动封口线、汽车柔性标签激光打标机、金属标牌激光打标机、板材激光焊接和切割设备等系列产品的研发,助力新能源汽车动力性能上的提升;逸飞激光有着全结构、全工序、全产线的电池智能制造全工序解决方案,为电池电芯、模组及Pack制造工艺迈向智能制造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因此,以激光技术为代表的先进制造技术在推动汽车制造业更新换代的过程中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先进激光制造技术与汽车生产的结合已是大势所趋。
 
  在推动汽车产业智能化过程中,激光加工在汽车制造应用中有哪些先进工艺?
 
  现在激光加工技术的趋势是什么?
 
  激光焊接技术如何向新工艺转变?
 
  新型材料和新型结构的诞生,对激光加工有哪些技术要求?
 
  不同的材料更适合使用哪种加工手段?
 
  为了促进技术端与应用端的交流,关注更多激光制造领域的创新发展和技术应用,解决大家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推动汽车产业的“智”造升级,助力国家智能制造。第十六届“中国光谷”光电子博览会暨论坛将于11月13-15日在武汉·中国光谷会展中心举办。其中的“激光器与光智能制造”主题,将聚焦激光精密制造,继续强化“光制造”与“智能制造”融合的特性,目前已经吸引了众多激光制造领域的企业,如华工激光、锐科激光、安扬激光、创鑫激光、杰普特、贝林激光、大族金石凯、大族思特、基恩士、飞博激光、华日激光、三英精控、中科光汇、创恒激光、自贸、波长光电、长春新产业、杏林睿光、菲镭泰克等。
 
  除此之外,展会同期的专题论坛以“激光先进制造”为主线之一,围绕激光产业链发展趋势、激光先进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领域、超快激光加工的前沿技术等方向召开专题论坛,例如:
 
  届激光产业链峰会;
 
  2019激光先进制造技术研讨会;
 
  第二届超快激光加工技术及产业高峰论坛;
 
  第十三届中国光谷激光峰会。
 
  此次展会论坛,武汉光博会组委会携手激光先进制造技术的专家及行业翘楚,从激光加工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领域,与行业用户共同探讨激光先进制造的新前沿技术及其在汽车制造领域中的解决方案和应用前景,寻求产学研相融合,助力汽车制造行业的“智”造升级,推动我国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慕尼黑光博会直击:解码这家激光企业逆势增长的方程式

    在本次慕尼黑光博会上,杰普特展现了中国激光企业的硬核实力。当行业困于内卷时,杰普特选择以技术为矛,以生态为盾,用多年沉淀的研发底蕴与全球化的市场视野,重新定义激光智造的价值边界。
    激光设备慕尼黑光博会
    2025-03-13 18:26:41
  • 格创·牵引力 | 格力集团招引项目英硕激光正式开业,M-Solv公司中国区总部落地珠海

    M-Solv公司成立于2007年,总部位于英国牛津,是目前行业唯一实现同一台设备兼具对IC载板的不同材质、不同孔径进行高精度钻孔,并通过全球头部客户验证的激光设备厂商。
    激光设备英硕激光格力集团
    2024-11-29 11:34:35
  • 23.5亿营收!这一激光龙头依旧“能打”

    尽管国内激光技术实现从“跟跑”至“并跑”的转变,但高端领域仍受制于技术滞后及关键进口依赖,市场竞争趋于白热化。然而,随着国家政策扶持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激光行业逐步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激光设备
    2024-10-31 11:13:58
  • 葳蕤蓬勃,精进不休,2024慕尼黑华南激光展圆满落幕

    10月16日, 华南国际智能制造、先进电子及激光技术博览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成功谢幕。
    智能制造先进电子激光技术
    2024-10-17 11:48:17
  • VisionChina2024(深圳)观众预登记火热进行中!

    VisionChina2024(深圳)与慕尼黑华南电子展、慕尼黑华南电子生产设备展、慕尼黑华南激光展同期举办,四展联动,构建了一个从研发到制造,覆盖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尖端技术的综合性展示平台。
    机器视觉激光设备
    2024-08-22 16:21:44
  • 2024慕尼黑华南激光展观众预登记火热开启

    2024年华南国际智能制造、先进电子及激光技术博览会(简称LEAP Expo)旗下成员展慕尼黑华南激光展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半导体、消费电子、医疗/生物技术、新能源/锂电、集成电路、金属/钣金、模具/工具制造等。
    激光设备慕尼黑华南激光展
    2024-08-14 14:12:02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