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新社在济南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峰会上发布《中国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白皮书(2019)》(以下简称白皮书)。
白皮书由中心人工智能所在对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524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开展“人工智能+制造”专题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白皮书分析总结了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态势特征、主要应用领域、融合主体和融合路径,并对“人工智能+制造”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及发展趋势作了初步探索研究。
白皮书认为,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和制造业融合有着广泛的基础,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重点领域的应用刚刚起步,整体融合水平还不高,数字化转型程度是进一步提升企业及行业融合水平的关键。现阶段企业推进“人工智能+制造”主要从生产现场、管理活动和融合产品三个方面切入。的制造业、自动化、机器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已成为推进“人工智能+制造”的四大主力。整体来看,融合能力和水平较高的型企业总量偏少,但具有较好的示范效应。跟随型和观望型企业数量相对较多,对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整体水平影响较大。当前,人工智能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质量检测、预测性维护、生产流程、供应链管理、营销售后、制造装备等六大领域。这些领域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企业智能化转型。
白皮书指出,现阶段“人工智能+制造”融合发展主要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技术发展和制造业需求不匹配;二是认识不到位和数字化程度不高;三是人才、数据、平台、解决方案等要素缺乏。未来,随着深度学习、知识图谱等新兴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步应用,以及制造业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人工智能+制造”将向系统化、多场景发展,制造业企业对“人工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需求将大幅增长,面向特定领域的人工智能服务平台也将不断崛起。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