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因疫情迎来“第二春”,无人零售这次能否长久?

因疫情迎来“第二春”,无人零售这次能否长久?

2020-02-17 15:08:44来源:智能制造网 编辑:林中易木 关键词:无人零售阅读量:52981

导读:时至今日,无人零售已经几乎销声匿迹,坚持下来的企业日子也都不好过。不过今年,伴随着肺炎疫情的突发,无人零售也是重新出现在了人们面前,成为大家热议的对象。
  过去几年,在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下,无人零售成为发展一大风口,诸如阿里、亚马逊、缤果盒子、猩便利等企业都纷纷入局其中,行业火爆异常。
 
  但就如来去的风一样,无人零售来得快去得也快!
 
  时至今日,无人零售已经几乎销声匿迹,坚持下来的企业日子也都不好过。不过今年,伴随着肺炎疫情的突发,无人零售也是重新出现在了人们面前,成为大家热议的对象。
 
  无人零售高开低走
 
  如今,说起无人零售,大家可能想到的都是广场舞大妈占据的无人超市,或者夏天一群人纳凉的无人商城,总之印象都不咋地。但在几年前,作为零售模式的创新,无人零售可以说十分令人眼亮,发展也是非常火爆。
 
  2017年,在我国阿里巴巴便推出了号称首款真正意义上的可规模化复制的24小时无人值守便利店——“缤果盒子”;同时2018年,京东也开设了无人超市,并将无人商店技术推往海外。
 
  凭借无人零售商品可触达、购物高便捷等优势,人们看到了线下零售破除高额成本和劳动力依赖的希望,看到了行业跟上时代发展与需求,避免实体店倒闭的机遇。据当时资本市场预计,2020年我国无人零售发展会迎来红利期,交易额可能突破1.8万亿元。
 
  然而事与愿违!现在无人零售的发展我们也都看到了。由于相关技术的不成熟,功能应用的不完善,应用过程中成本问题的突出,以及模式所缺乏的人情味,无人零售终是高开低走,逐渐消弭了声音。
 
  因疫情意外迎“春”
 
  不过,俗话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又逢春”。行业的崛起和发展永远不缺少“再来”的勇气,只是确少一次机会。而今年肺炎疫情的爆发,无疑给了无人零售一个再出发迎接“第二春”的机会。
 
  由于此次肺炎疫情传播渠道的特殊,以及传播程度的猛烈,人们被限制出行和接触,这给无人零售创造了一个价值发挥的绝佳环境。在此环境下,无人零售有了试错机会,人们也感受到其所带来的便捷、便利与安全性。
 
  据了解,在肺炎疫情爆发后的1月份,美团便首先在武汉试点推出了“无接触配送”服务,并随后将该服务迅速覆盖全国184个城市。与此同时,京东推出了智能取餐柜;喜茶推出了小程序无接触点单和智能柜自助取茶;瑞幸也在武汉推出无人咖啡机……
 
  行业相关人士表示,无人零售在疫情期间的重新崛起,不仅通过无接触的服务保障了人们安全,同时更通过换人提升了服务效率,满足了疫情期间人们的生活需求。总而言之,通过这次突发疫情的影响,人们看到了无人零售的真正价值和可能性,也对未来发展重燃了信心。
 
  这次能否火得更久?
 
  那么,这一次,无人零售又能够坚持多久呢?是昙花一现,疫情过后就又继续销声匿迹?还是借此崛起,就此重新回到发展巅峰呢?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影响无人零售的几大因素来看。
 
  首先是技术。无人零售发展,需要在技术上满足三个要求:一是识别用户;二是识别商品;三是实现用户与商品的智能连接。目前,在RFID技术、生物识别技术愈发完善的情况下,做到前两点已经不是难题。但针对第三点,还需要行业从技术智能性、交互性上去提升。
 
  其次是成本。无论是无人零售还是智能零售,都离不开渠道成本、商品成本和运营成本。而成本是跟订单量相关的。过去,行业对无人零售设备的订单量一直不够大,使得成本比较高,导致客户接受意愿比较低。因此未来能否长久发展,还要看行业需求是否能一直保持旺盛。
 
  综上所述,无人零售曾经面临的问题并没有改变,当前其突然爆火只是疫情提供了特殊的机遇,让其展现出了自我价值,拥有了旺盛需求。而在未来,如果无人零售想一直火热下去,还需要从技术和成本两方面做出调整,让行业发展能再上一个台阶。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