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业资讯

头条号

最新原创观点

百家号


资讯中心

事关每个人|这一标准告诉你该如何守护生物识别信息安全

2020-03-11 14:44:49来源:智能制造网 编辑:今夕何夕阅读量:44759

分享:
导读:刷脸支付、指纹解锁、步态识别等的出现,正逐步融入人们购物、就医、出行等各个方面。如何在使用各类识别技术的同时保护好个人隐私信息安全,对于个人健康、家庭和谐、社会进步来讲意义重大。
  出台相应法规来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是遏制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有力举措。GB/T 35273-2020《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的发布,回应了社会各界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殷殷期待,也增强了人们保护个人隐私数据信息的信心和勇气。
 
  2020年3月6日,GB/T 35273-2020《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将于2020年10月1日正式实施。从2018年5月1日生效的GB/T 35273-2017《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到GB/T 35273-2020《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我国的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日益健全,内涵要义也越来越充实。
 
  与2019年10月24日公开的《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相比,2020年新发布方案呈现出的变化十分明显。纵览(GB/T 35273-2020)《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可以发现,变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具体来讲,这些变化体现在将“隐私政策”调整为“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将个人信息主体的权利作为专门的条款要求、优化个人信息主体注销账户的相关规定、放宽第三方接入管理的部分要求、放宽任命专职个人信息保护负责人和个人信息保护工作机构的部分条件、新增建立自动化审计系统的要求、新增采用密码技术宜遵循密码管理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删减收集个人信息合法性的部分要求和新增及强化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采集、存储和共享转让的要求等。
 
  此时颁布的GB/T 35273-2020《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保护提到了一个新高度。GB/T 35273-2020《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指出,在收集个人信息时,要经过授权同意。收集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前,应单独向个人信息主体告知收集、使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以及存储时间等规则,并征个人信息主体的明示同意。其中,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包括个人基因、指纹、声纹、掌纹、耳廓、虹膜、面部识别特征等
 
  新规范对生物识别信息获取方式和内容的明确规范,又一次让人们将关注的目光聚焦于生物识别这项技术上。一般来说,个人生物识别信息难以或不可能发生变化、与个人密切绑定且不同人的信息不一致。正因为个人生物识别信息难以或不可能发生变化、与个人密切绑定,其一旦出现被泄漏、被窃取等安全事件,很容易给个人信息主体造成财产损失、名誉损失等严重后果。而对生物识别信息的收集、共享等进行规范,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滥用、盗用个人信息而带来的风险。
 
  如今,我们可实现身份识别有很多种方式,指纹识别、静脉识别、虹膜识别、人脸识别等。以门禁系统来说,基于生物识别的升级,门禁系统也了有指纹识别门禁、静脉识别门禁、虹膜识别门禁、人脸识别门禁等等,而多模态,则是将以上所有的生物识别进行集成融合,从功能上来看,多种方式可以灵活切换,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识别。在使用相应的识别技术时,人们也要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以免上当受骗。
 
  作为个人信息安全领域影响广泛的国家标准,GB/T 35273-2020《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的发布和实施,对后续个人信息保护工作的开展将会产生深远影响。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社会信息变革,对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利用将会越发广泛,而随着应用场景的多样化,对个人信息主体保护的挑战也将逐渐升级。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哪吒汽车公布新专利“可指纹开锁启动车辆” 2023-11-01 13:29:36
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车辆开启及启动的方式都是通过物理钥匙。然而,这种方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物理钥匙的遗失或者携带不便。
网络安全中的生物识别技术:加强数据保护 2023-10-30 09:56:49
生物识别技术是对人的身体和行为特征的测量和统计分析,提供了一种独特且高度安全的身份验证方法。与密码不同,指纹、面部特征、虹膜扫描和语音识别等生物特征非常难以复制或伪造。
刷掌支付加盟,却难以撼动二维码支付的“铁头” 2023-05-24 09:28:58
近日,微信官方正式发布了刷掌支付功能及终端。目前微信支付已联合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在草桥站、大兴新城站、大兴机场站推出“刷掌”乘车服务。另外有消息称支付宝也计划推出刷掌支付功能。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不想错过最新资讯?

下载智能制造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精准

企业直播

更多

产品商城 更多


关于我们|本站服务|会员服务|商站通服务|旗下网站|友情链接|产品分类浏览|意见反馈|兴旺通|频道

智能制造网 -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Copyright gkzhan.comAll Rights Reserved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客服热线:0571-87756395采购热线:0571-87759926媒体合作:0571-89719789

客服部:采购部:编辑部:展会合作:市场一组:市场二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