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业资讯

头条号

最新原创观点

百家号


资讯中心

红茶人工发酵难以量化 近红外光谱技术补短板

2020-03-25 08:51:00来源:化工仪器网 阅读量:23703

分享:
导读:据了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光谱测量技术与化学计量学学科的有机结合,凭借着分析样品时的方便、准确、成本低、环保等优点,成为了食品检测、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石油化工等领域的“香饽饽”。
  茶叶起源于中国,在我国早被作为祭祀品使用。自春秋后历经菜肴、药用等多种使用方式,直至西汉后期才被作为冲泡饮料饮用且仅用于宫廷之中,而我国民间开始广泛普及喝茶则在西晋以后。可以说,从种植茶叶到学会制茶、泡茶,茶叶在我国已经有6000多年的历史。由于茶叶中含有儿茶素、胆甾烯酮、肌醇、叶酸、泛酸等成分,可以增进人体健康,因此,茶与咖啡、可可并列为“世界三大饮料”,在全世界广受欢迎。
 
  农夫山泉公司曾有一句深入人心的广告语:“传统的中国茶,神奇的东方树叶”,这一句简短的广告宣传标语既道出了茶叶原产于我国,也间接表明茶叶虽然只是小小的树叶,但其冲泡的茶水却令人回味无穷,赞不绝口,而茶叶之所以能够泡出略微苦涩却沁人心脾的茶水,除新鲜茶叶本身的质量外,离不开繁杂考究的制茶工艺。
 
  众所周知,新鲜茶叶并不能直接用于冲泡茶水,而是需要经过多道工序烘炒、发酵制成。此外,不同的制茶工序生产出来的成品茶叶冲泡出来的茶水颜色、浓度、口感也会有所不同。目前,按照烘火程度来分,可以把茶叶分为绿茶、黄茶、乌龙茶、红茶、黑茶、白茶(中国六大茶系)。其中,红茶指的是发酵度为80~90m的全发酵茶。
 
  当前,红茶约占茶叶贸易总量的78%,与其他茶品相比,更受海内外民众的喜爱。而红茶饱受赞誉,口感醇厚、汤色清澈偏红的重要原因在于茶叶的发酵环节。在茶叶的加工制作过程中,经过揉捻后的茶叶,其内外可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产生一定的变化,发酵不足或者过度都会影响茶叶的颜色以及茶水的颜色、风味。有鉴于此,严格把控茶叶制作过程的发酵环节至关重要。
 
  目前,红茶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主要依靠人工,其中,茶叶发酵程度的判别则完全依赖于人工经验。生产者通常根据自身积累的经验来主观判断茶叶发酵程度,缺乏统一可普及的评价标准体系。而且,人为的主观判断很难避免个人因素导致的判断误差,进而影响茶叶质量,导致标准化生产难以实现。
 
  为解决红茶在发酵过程中出现的量化难、缺乏发酵判断基准的问题,近日,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教授宁井铭等在《LWT-食品科学与技术》(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上在线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研究显示,他们建立了一种简单、客观的红茶“发酵”程度综合评价方法,该项方法能够在一分钟之内精准、量化地完成茶叶发酵程度的判别,有力地推动了茶叶加工的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
 
  在研究过程中,该项研究团队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监测茶叶在发酵过程中内部的化学成分的变化,利用计算机视觉系统观察茶叶外观的物理变化,双管齐下,内外兼顾,以便更好地获取茶叶发酵程度的相关信息。其中,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茶叶内部的化学变化是一大亮点,该项技术的运用可以更好更快地弥补人工判别发酵程度的不足,让发酵环节更加科学合理。
 
  据了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光谱测量技术与化学计量学学科的有机结合,凭借着分析样品时的方便、准确、成本低、环保等优点,成为了食品检测、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石油化工等领域的“香饽饽”。如今,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崛起,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也在逐渐融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然而传统的人工制茶与机器加工制造相比,不仅效率低,而且质量还难以保证。在咖啡、可可、碳酸饮料、速溶饮料等众多饮品盛行的当下,完全依靠人工制茶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制茶亟需科技力量的参与,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此次采用科学技术对茶叶发酵程度进行科学判别无疑顺应了市场需求,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制茶工艺水平,从此红茶发酵量化不是梦。
 
  资料来源参考:今日科学、百度百科
 
  (原标题:红茶人工发酵难以量化 近红外光谱技术补短板)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近红外光谱技术推动造纸行业健康发展 2020-04-14 08:59:09
光谱仪的种类很多,除了原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光电直读光谱、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在可见光波断使用的光谱外,还有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
重视国家资源 利用光谱技术检测稀土 2019-05-29 09:00:00
稀土是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以及与镧系的十五个元素密切相关的两个元素钪和钇,共17种元素的总称。
近红外光谱技术砥砺前行 应用前景日益广阔 2019-04-30 13:53:33
近红外光谱技术可应用于药物的鉴别和定性、定量的分析,它不仅具有快速、准确、易于实现生产过程的在线控制等优点,而且可以鉴定某些药物的纯度。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不想错过最新资讯?

下载智能制造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精准

企业直播

更多

产品商城 更多


关于我们|本站服务|会员服务|商站通服务|旗下网站|友情链接|产品分类浏览|意见反馈|兴旺通|频道

智能制造网 -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Copyright gkzhan.comAll Rights Reserved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客服热线:0571-87756395采购热线:0571-87759926媒体合作:0571-89719789

客服部:采购部:编辑部:展会合作:市场一组:市场二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