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新算法改善近红外光谱仪模型转移!

新算法改善近红外光谱仪模型转移!

2020-03-25 14:10:00来源:仪器网 关键词:算法人工智能阅读量:26766

导读:近红外光谱作为一种分析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重现性好的新型光谱分析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仪器类型更加多样,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在光谱学期刊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 Molecular and Biomolecular Spectroscopy上发表了一项关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方向算法的新成果,这种新的算法改善了近红外光谱仪进行模型转移的效果,有助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近红外光谱作为一种分析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重现性好的新型光谱分析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仪器类型更加多样,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近红外光谱仪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遇到检测条件或者仪器自身发生变化的情况,例如样品检查温湿度变化、样品形态改变、仪器附件更换等,此时采集的光谱会出现吸光度差异和波长漂移等问题,造成检测结果偏差。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模型转移。
 
  模型转移是指当检测条件改变时,依靠系统的校正方法修正当前使用的分析模型的误差,使其在新的条件下同样适用,避免重新建模的方法。模型转移主要通过主机和子机检测信号之间的联系,拟合出对应的转移函数,保证多台仪器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传统的模型转移过程聚焦于用更准确、更复杂的算法描述检测条件变化前后整组光谱信号间的关系。然而,整组光谱中只有一部分是有效的,而其余部分会对转移的结果造成干扰。因此中科院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关分析的波长选择方法(CAWS),通过设计一系列系统方法,选择合适的波段——既有较高的仪器间相关性,又有足够的待测组分相关信息。
 
  研究人员在实验检验中以一组玉米公开数据集和一组米糠真实数据集作为案例,对比了其它多种算法,发现CAWS可以有效改善近红外光谱的模型转移效果,为解决仪器之间的模型转移问题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
 
  模型转移问题是限制近红外光谱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随着仪器小型化、成像及超光谱成像的发展,模型转移在近红外光谱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也会越来越重要。模型转移的突破将为近红外光谱仪器的发展带来重要的影响。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院
 
  (原标题:新算法改善近红外光谱仪模型转移)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