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百度开放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 全面落地还要等多久?

百度开放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 全面落地还要等多久?

2020-04-21 14:31:16来源:智能制造网 编辑:月初 关键词:自动驾驶技术激光雷达阅读量:57128

导读:国内什么时候才能普及自动驾驶出租车,而不是局限于长沙一地呢?自动驾驶汽车的全面落地又要等待多久?
  自动驾驶“喊”了这么久,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坐上自动驾驶汽车呢?4月20日,百度给出答案。当天,百度正式宣布开放Apollp 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湖南长沙的市民只要使用百度旗下相关软件简单操作,就能一键呼叫百度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进行免费试乘。
 
  实际上,早在2018年10月,百度就与长沙市政府以及湘江新区管委会达成合作,携手共建“自动驾驶与车路协同创新示范城市”。2019年9月,百度又与一汽红旗合作,在长沙投放了首批红旗EV Robotaxi进行试运营。
 
  经过长时间的耕耘,才获得了如今的收获。百度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已经正式上线,如果你身在长沙,或者准备去长沙,一定不要错过体验自动驾驶汽车的机会。当然,也有很多朋友想问,国内什么时候才能普及自动驾驶出租车,而不是局限于长沙一地呢?自动驾驶汽车的全面落地又要等待多久?
 
  自动驾驶出租车之争
 
  从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之日开始,业内企业就在积极思考其商业化路径。从多方面因素考虑来看,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主要是往两大方向,一个是客运、一个是货运,而出租车无疑是商业化初期在客运领域的合适场景。因此,近年来,业内“玩家”纷纷将重心放在了自动驾驶出租车上面来。
 
  目前,除了百度外,Waymo、优步、特斯拉以及国内的滴滴等一众企业,都在加速推动自动驾驶出租车的上路。其中,在技术方面居于先行地位的Waymo也是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较早的企业之一,该公司的同类产品已经在美国凤凰城运营多时,且到了无需安全员的阶段。
 
  相比之下,百度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全面开放,固然是一大进步,但是在商业化进程上仍然较Waymo落后。说起来,在自动驾驶出租车领域更为“激进”的企业要数特斯拉。此前,马斯克曾表示,特斯拉在2020年年底前上路100万辆自动驾驶出租车的计划不会改变。
 
  商用普及速度会加快
 
  自动驾驶出租车为何会被青睐,成为商用之选呢?这要从多方面来分析。
 
  一是在目前自动驾驶汽车的相关配置还非常昂贵。就算是采用较为平价的激光雷达、传感器、摄像头,再加上芯片和其他核心部件,自动驾驶系统的成本也要高达数万美元。这个成本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是不太容易接受的,而出租车企业则不会有太大负担。
 
  二是自动驾驶出租车的管理和法律体系建设更加简单一些。不像私家车一样属于个人,出租车一般都归属于企业管理,因此针对自动驾驶出租车的管控要容易很多,而且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上,也能更具倾向性,速度也要快得多。
 
  三是自动驾驶出租车的运营范围是有限的。从当前的自动驾驶技术来看,要想实现全场景、全气象条件下运营,自动驾驶汽车还面临很多的挑战。但是,自动驾驶出租车主要在城市市区道路运营,可以限定其地理围栏区域,这样能够避开不少缺陷与隐患。
 
  所以,在综合考虑到自动驾驶出租车所具备的优势和高度的“合适”,其接下来的商用普及速度将会不断加快,有望成为自动驾驶企业实现“变现”的重要渠道。
 
  全面落地短期内难实现
 
  自动驾驶出租车都开始运营了,那么自动驾驶汽车何时能全面落地?对于这个问题,其实还是要回到自动驾驶出租车身上来。要想全面落地,意味着要在法规、技术、安全和基础设施等方面达到一定水平,而这显然要以来自动驾驶出租车生态链率先发展成熟。
 
  等到自动驾驶出租车发展成熟后,相信以自动驾驶卡车为代表的货运场景和以自动驾驶环卫车为代表的低速场景都已经得到了充分应用。此时,在整个行业体系的支撑下,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性才有了基础的保障,自动驾驶产业链才更具完整性,法律的完善度和市场的接受度也会更高。
 
  因此,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自动驾驶汽车要实现全面落地,必然要经过自动驾驶出租车成熟发展及自动驾驶汽车规模化量产这两个重要过程。合理预期来看,2035年至2040年间,自动驾驶汽车的全面落地有望正式开启。当然,如果发展顺利的话,这一时间也有可能提前。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