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身在大地心在“云端” 5G+VR守护诗意的远方

身在大地心在“云端” 5G+VR守护诗意的远方

2020-04-30 11:10:44来源:智能制造网 编辑:今夕何夕 关键词: 5GVR阅读量:60402

导读:从春暖花开到严冬大雪,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风景。基于5G、VR、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人们拥有了隐形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去感受四季的变幻和大千世界的美妙。
  一路急速奔驰的旅游专列,在2020年年初踩下了急刹车。突然其来的疫情,让一度十分火爆的旅游市场骤然降温。然而,人们观赏美景、品味文化的追求并没有消失。为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在5G、VR、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帮助下,各大在线旅游平台、景区纷纷开启“云复工”、上线“云旅游”,这让许多游客高呼“过瘾”。
 
  自2020年年初至今,各类在线服务纷纷涌现,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在线教育教学、在线远程问诊、在线舞蹈瑜伽、在线直播卖房等,已经被许多普通民众所熟知。其中,基于在线网络平台和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云旅游”频频刷屏,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观赏各类美景。
 
  “云”游四海,听起来霸气、自由且浪漫。要想潇潇洒洒的“云”游一场,很需要前沿科技作保障。5G的出现,更是让“云”游的实现更加顺畅。随着5G的出现和进步,图像清晰度再也不会受到带宽的限制,视频的冲击力会也得到了更为充分的体现。旅游景区的动态视频,让游客更能感觉到真实性,对景区宣传会有很大帮助。
 
  此外,VR技术的应用,也让“云”游变得更加鲜活和有趣、交互感也变得更强。比如在“云端”游览故宫,VR可以重现其曾经的宏伟和壮丽,无数珍宝历历在目,游客似乎身临其境、沉浸其中。
 
  与前沿技术起着同样重要作用的,是智能科技装备。5G的超高速低延时带宽、8K解码带5G模块的VR头盔,毫无疑问为旅游业线上转型提供了非常好的硬件级支撑。通过佩戴VR头盔,人们可以调整观景的视角和转向,多方位查看景区周围的面貌,从而对周遭景物拥有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认识,获得丰富的观景体验。
 
  总结起来,“VR云旅游”的重点是“旅游”,将游客带入景区,沉浸式体验、欣赏风景。某些景区引入的AI智能旅拍系统,让广大网友在线就能生成在某景区的合影,并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传播分享。这样做,不仅能够提升景区自身的度,也能让游客留下宝贵的纪念。
 
  其实,随着5G、VR等新技术的发展,“云旅游”已经具备比较好的技术基础。将来,各地景区还要继续加大AR、VR、AI、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文旅景区的深度应用,共同提升“云旅游”在代入性、方便性、沉浸感方面的体验。
 
  5G、AR、VR、AI等技术的应用,如今已对旅游行业的发展造成深刻影响。有研究人士预测,未来几年内,5G、AI、AR、VR等新技术将成为博物馆、主题展览、主题公园、旅游景点的标配。除此之外,景区规划、高校导游专业虚拟教学等也是VR应用较为集中的领域。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相应旅游模式的落地。
 
  那么,实地旅游会被“云旅游”所代替吗?目前看来不会。云旅游和实地旅游是互为补充的。VR旅游打破了时空限制,同时也不受限制。即使是远在千里之外的美景,也可以借助实现实时观赏。线下旅游的好处,就是游客可以在实地感受各类美景,获得更加真实、自然和生动的观景体验。将实地旅游和云旅游的协调发展,将有助于旅游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并形成游客文明观景、景区高效管理、餐饮住宿智能化办理的良好闭环。
 
  “云旅游”火爆的背后,反映出人们对瞻仰古迹、浏览名胜所持有的浓浓热情。人们外出旅游的实质,已不仅仅是观赏自然美景,更多的是开拓眼界,探究某一名胜古迹的历史文化内涵,获得更多思想的陶冶。也许通过一些景区之所以给人们留下“美”的印象,不仅仅是因为其自然景观的秀丽,更是因为当地的风土人情吧!
 
  绿水青山、奇峰怪石、桃红杏紫、百卉含英,这些大好美景的存在,总会引发人们对“诗和远方”的强烈向往。而“云旅游”模式的发展和成熟,正为人们实现智慧旅游梦想带来多样化的可能性。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