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好消息 光电一体化芯片pcr领域取得新进展

好消息 光电一体化芯片pcr领域取得新进展

2020-05-28 08:46:34来源:化工仪器网 关键词:芯片制造物联网芯片阅读量:25629

导读: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又称无细胞克隆技术,是一种用于放大扩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扩增DNA的新方法,它可以不通过活细胞就能在数小时内使拷贝的模板序列甚至是一个DNA分子扩增千万甚至是上亿倍。
  经过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吴文明对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后,近期,团队传出了好消息,称其对传统技术的各项缺点进行了系统攻关,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相关成果相继发表于多个SCI刊物。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又称无细胞克隆技术,是一种用于放大扩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扩增DNA的新方法,它可以不通过活细胞就能在数小时内使拷贝的模板序列甚至是一个DNA分子扩增千万甚至是上亿倍,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化石中的古生物、历史人物的残骸,亦或是几十年前凶杀案中凶手遗留的毛发、皮肤、血液等,只要其能分离出一点DNA,该方法就能使其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据悉,该技术是美国Cetus公司人类遗传研究室Kary Mullis在1983年提出设想,并在1985年研制成功的;早的应用报道是Saiki等1985年将PCR技术应用于β-珠蛋白基因扩增和镰刀状红细胞贫血的产前诊断;1976年,Chien等分离的热稳定性Taq DNA聚合酶使PCR操作大为简化,并使PCR自动化成为可能;1987年,Mullis等完成了自动化操作装置,使PCR技术进行实用阶段。我国对于pcr技术的发展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1976年,中国科学家钱嘉韵发现了稳定的Taq DNA聚合酶;1989年军事医学科学院马立人教授等研制成功了PCR自动装置。
 
  因聚合酶链式反应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纯度要求低等特性,该技术在生命科学、医学研究、遗传工程、环境监测、水产业、考古学、法医学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
 
  虽说聚合酶链式反应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生物学研究,但该技术在临床检测中使用的核心技术手段——实时荧光pcr技术在检测限、分析成本、基层诊断疾控普及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故而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提高该方法的技术水平势在必行。
 
  而经过吴文明等研究员的努力,将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芯片实验室技术结合后,日前成功研发出的采用实时荧光检测模式的连续流动式、全自动、一体化集成数字PCR系统,成功解决了传统数字PCR系统因终点检测难以区分假阳性的缺点。不仅如此,该系统还具有多个传统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包括有:只需要一次进样就可同步实现微液滴生成、热循环扩增以及核酸定量分析;自动化控制,无需人为操作,解决了传统数字PCR系统需要依赖人工操作在不同仪器上反复移动样品的弊端;实现能源自给,为现场检测奠定了基础;整机成本和检测耗材成本大幅降低。
 
  相信本次研究只是科技进步的一小步,未来,研究人员还将继续坚持创新研发,在不断改进、提升技术水平的同时,能有效降低pcr检测成本,以使其在各类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应用更为频繁和普遍。
 
  参考资料来源:丁香通、百度百科、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原标题:好消息 光电一体化芯片pcr领域取得新进展)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