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2020年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开幕式通过网络视频形式举行。本次合作年以“集智聚力共战疫 互利共赢同发展”为主题,是中国和东盟继中国-东盟创新年、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等活动之后的又一重要活动。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社会、经济、科技领域深入应用,催生了一系列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数字经济因而逐步发展壮大,对于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力日益提升。
目前,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日常生活的联系日趋紧密,数字经济的巨大价值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青睐。“十三五”以来,中国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前沿技术领域不断加速发展,已经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在一些领域实现“领跑”的显著进步。在此基础上,国内数字经济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据相关机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持续提速,2018年整体规模已经达到31.3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4.8%,位居世界前列。专家预计,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总体规模将有望达到35万亿元。
具体来看,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国内互联网产业的进一步繁荣提供了坚实支撑,同时也为实体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助力。在数字经济业态影响下,智能生产线、服务型制造、个性化定制等一系列新的产业模式诞生,为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
另外,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催生了众多的数字化场景,如线上购物、网络教育、直播、短视频、移动支付等,推动了社会消费方式的转型和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为增强民众幸福感、获得感提供了巨大帮助。
此次与中国联合开展数字经济合作年活动的东盟,近年来在数字经济领域也呈现积极增长态势。有关方面预测,到2025年,东盟数字经济将从2015年占GDP的1.3%提高到8.5%。与此同时,东盟正在制定“第四次工业革命综合战略”,从而进一步支持各成员国的数字化转型。
据悉,在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年期间,双方将会在智慧城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共同举办一系列活动,分享在数字化防疫抗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化转型等方面的经验,持续完善沟通机制、丰富交流平台、挖掘合作潜力,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数字经济的独特优势愈发凸显,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前沿技术对于精准防控疫情、助力疫情诊治、加快复工复产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直播、线上团购、云旅游等新型消费方式也为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与东盟加速推进数字经济领域合作,结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发布,将为面向东南亚的海南省,特别是三亚市带来显著契机。
对于三亚而言,应当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利用好政策与地理区位优势,大力推进智慧三亚建设,以连接东盟为方向,加速发展“新基建”,努力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产业落地,加快提升数字经济规模与竞争力,打造中国与东盟的数字经济发展桥梁。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