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AI后浪”愈涌愈烈 机器学习开发平台广阔蓝海待挖掘

“AI后浪”愈涌愈烈 机器学习开发平台广阔蓝海待挖掘

2020-07-02 09:07:41来源:智能制造网 编辑:今夕何夕 关键词:机器学习机器学习技术阅读量:50858

导读:当今时代,几乎所有的产业都融入了AI体系之中。高效生产、安全协作、技术驱动、应用创新等,也让各行业从业者开始重新认识和考量AI相关技术所具备的价值。
  毫不客气地说,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已然“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企业们期待通过机器学习基础架构平台,以推动人工智能在业务中的利用。在机器学习加快推进的过程中,却是有喜也有忧。
 
  近日,数据公司(IDC)发布了《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及应用(2019下半年)跟踪》报告。据该报告显示,中国机器学习开发平台市场2019年市场规模达2.05亿美元。
 
  机器学习开发平台的部署,包括数据获取、数据准备、模型训练、应用程序集成、模型运维、生产监控以及有明确KPI的业务治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框架、算法模型、开发语言等各种工具赋能,由数据科学家、业务分析师、数据架构师和专业人员协作,基于数据建模,不断的进行概念验证,将好的模型部署到生产环境,协作以管理模型运维的全生命周期。
 
  算力不断提升、算法模型创新、开源技术发展、厂商加大投入,已经成为了机器学习产业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其中,算力的提升,对于AI技术的进步与成熟、相关智能产业的应用模式创新等,无疑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受益于加速计算技术的不断突破,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和推理速度持续提升,加快推动了AI应用产业化的进程。从厂商情况来看,2020年GTC、英伟达发布了将算力再度提升数十倍的安培架构的A100 GPU。此外,Intel华为昇腾系列,Xilinx Alveo系列、寒武纪等也在特定领域为AI负载提供加速能力。
 
  单就商业化机器学习开发平台而言,2018年包括硬软服在内的中国机器学习市场达到10亿元人民币,预计2018-2023年五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2.0%。当前的机器学习开发平台基本可以提供30种以上的经典机器学习算法,且基本已支持TensorFlow、PyTorch、Caffe等主流框架。不仅是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图算法也开始走向市场,现阶段应用十分普及的是经典机器学习。
 
  从市场空间来看,对于还没有成熟的AI软件产品的领域,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开发平台建设将成为一大趋势,相关头部厂商将借助已有的软件、硬件、系统等技术优势,致力于为行业系统性机器学习体系的完善与健全贡献更大力量。
 
  虽然机器学习是“显学”,但其发展还是存在不少阻力,其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知识相对高深,相应的,掌握这些知识的人也就比较少,因此,各行业发展对于机器学习、图像识别等的人才十分迫切。
 
  此外,机器学习的部署实施其实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例如,对数据进行可视化、转换和预处理,算法的优化、模型的训练,而所有这些工作都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并耗费庞大的算力、数据存储和时间成本。在较短的时间内,要达到相当的机器学习部署和推进能力实属不易。
 
  机器学习平台底层,可以简单地理解成是把数据治理、算法与算力合在一起,第四范式叫之为先知平台。它既是一种科技平台,也是产品研发系统。它的目标是能够有更好的企业级适配效果,更大的延展性和更强的计算水平。在先知平台获得突破,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的目标。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