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开辟智慧矿井新高地 矿区无人化再塑矿物采掘格局

开辟智慧矿井新高地 矿区无人化再塑矿物采掘格局

2020-07-23 10:50:20来源:智能制造网 编辑:今夕何夕 关键词:矿区无人化智慧采矿阅读量:51104

导读:确保稀有矿物资源保护和利用、持续推进各类矿物资源采掘智能化、自动化,已然成为矿物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2019年,被业内人士称作“矿山无人化元年”,智慧矿山无人化赛道涌现出不少玩家。在智慧矿井建设扶持政策相继出台的背景下,机器人、无人驾驶卡车、智能挖掘机等在我国一些矿区也逐步得到推广应用。有了前沿技术和智能装备的支持,矿区无人化时代正加速到来,智慧矿区建设也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2020年3月,国家能源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全面启动煤炭行业新基建,进一步明确强调在矿山行业把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借助5G广连接、低时延、大带宽的特点,进一步助力矿山行业转型升级。
 
  在5G网络环境下,无人智能矿井系统可以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将所有数据传到一个服务器的终端,并通过移动终端把高清图像传回来。这样做不仅能有效解决矿山复杂环境下信号传输不稳定、不连续等技术瓶颈,还能大幅提升车辆避障及路况识别功能。综应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矿区的开采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车辆运输能力都能有所提高。
 
  近两年,结合5G、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推进智慧矿区建设已经成为采矿行业发展的一大方向。在5G应用方面,此前中国移动联合阳煤集团、华为推出机电硐室无人巡检、综采面无人操作、掘进面无人操作三项5G应用,帮助煤矿实现矿井自动化、无人化、可视化运行。
 
  得益于5G信号的全覆盖,全国远程遥控、无人驾驶、自动化运输的无人矿井在位于青岛莱西的山东黄金矿业投入使用。伴随着机器的轰鸣,无人驾驶的运矿车在矿区内来回穿梭。巷道尽头,通过远程遥控的铲运机正在进行日常工作,矿井下没有一个采矿工人。通过引入5G移动通讯网络,更好实现了运矿车的无人驾驶和远程控制及铲运一体,这是国内井下无人的智慧矿井,相较于传统的人工采挖,安全性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
 
  随着矿物开采深度的不断加深,安全问题显得愈加重要。面对矿业施工存在的安全威胁,采矿业内人士一直积极探索无人化矿山应用,力求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性。研发推广应用煤矿机器人,如今已经成为实现煤矿智能化、无人化的重要途径。随着煤矿自动化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许多煤矿企业都积极引进数量众多的智能煤矿生产设备。例如,自动铲土设备和自动挖掘设备等。
 
  截至目前,内蒙古包头、准格尔经济开发区等地区的矿区,已经开始尝试在矿区应用无人驾驶矿车。一时之间,无人驾驶矿车也被视为了推进无人化矿区建设的首要发力点。中国重汽、陕西同力重共、徐工集团等大型传统装备企业,近几年都在抢滩矿区无人驾驶,而多家企业的如今,也推动了无人驾驶矿车的性能完善和升级。
 
  与此同时,机器人在矿区的应用也逐渐普遍起来。通过机器人技术辅助人工或者代替人工作业, 有针对性地解决特殊岗位作业难题,真正实现减员增效、节能降耗,有效提高设备智能化管理水平。
 
  采矿无人化,既需要运用相应的智能装备,也需要扎实的技术。而随着国家对低碳节能、环保绿色要求的提高,采矿作业也将变得更多清洁、高效和有序。今后,那些既能实现环境保护又能确保矿物资源自动化、智能化采掘的新兴应用,将有望主导采矿行业转型升级的行业格局。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煤矿安全生产 智能巡检仪守护矿井安全

    矿用人员安全管理系统,对移动/固定式无线环境参数设备即通过无线便携仪设备,瓦斯检测仪、CD4多参数检测仪等进行数据传输;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也用于煤矿井下气体检测。保障煤矿生产人员安全。
    智能巡检装备智慧采矿
    2020-06-05 08:58:23
  • 智能化浪潮涌入采矿业 物联网掘金潜力巨大

    采矿业的智慧化建设已然在路上,而物联网必将在这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风口已至,投资创业正当时。
    智慧矿业智慧矿山智慧采矿物联网
    2017-08-15 08:42:43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