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业资讯

头条号

最新原创观点

百家号


资讯中心

人脸识别进校园引争议,美国纽约州已明令禁止

2020-07-24 15:08:33来源:智能制造网 编辑:林中易木阅读量:43889

分享:
导读:7月22日,据澎湃新闻报道,美国纽约州立法机关已经通过了一项法令,在2022年前禁止在学校中使用人脸识别和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如今,人脸识别作为一项新兴技术,正加速渗透进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例如在高铁站,你只需要刷一下脸就能安全通行;在商场中,只需打开支付宝,也能轻松刷脸支付;此外在金融、安防、政务等诸多领域,都能越来越多的看到人脸识别应用的身影。
 
  业内人士表示,得益于科技、金融、社会等多层面的进步,以及国家政策的利好加持,近几年人脸识别已经呈现出高速发展趋势,市场规模也在不断增长。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就已成功突破百亿元大关,发展令人艳羡。
 
  在此背景下,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扩大和深化。一些学校为了打造智慧校园,纷纷开始逐步引入人脸识别技术。此前在我国南京等省市,就有不少高校利用人脸识别来辅助考勤和新生报到工作,甚至还有部分学校用人脸识别技术来监测课堂。
 
  学校方面表示,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在学校门口、学生宿舍、教室、图书馆等场景,不仅能够提高安全保卫及教学工作的效率,而且能够降低教师等工作人员的负担,可以说是强化校园管理,推动智慧校园建设的有效利器。但对于此网友们却不买账!
 
  网友们认为,在校园中大规模使用甚至滥用人脸识别技术,只会侵犯学生隐私权利。这种监控学生的所谓便利服务,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和必要,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信息安全隐患,对学生和学校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应该以谨慎的态度来适度合理应用。
 
  对此,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政府都表示赞同。去年9月,我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人脸识别进校园,既有数据安全也有个人隐私问题,对于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要加以限制和管理,希望学校非常慎重地使用这些技术软件。”
 
  与此同时,从2019年开始,我国相继开启了多项APP整治工作,教育部更是发布了《高等院校管理服务类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专项治理行动方案》,要求各高校严控App数量,并且采集人脸等个人生物识别信息的教育App应组织伦理性、安全性论证。
 
  在我国政府看来,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尚不够成熟,在应用上存在很多隐患和风险,采取谨慎严控态度更为合理。但与我国严防死守、较为缓和的举措不同,国外则直接采取了禁用的雷厉手段。据了解,近日美国纽约州以准备立法禁止校园采用人脸识别。
 
  7月22日,据澎湃新闻报道,美国纽约州立法机关已经通过了一项法令,在2022年前禁止在学校中使用人脸识别和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目前只需州长签字就能正式生效,而此法案通过后,将成为全美第一个明确规定学校不允许使用该技术的法案。
 
  在此之前,美国对于校园人脸识别的应用都还只是停留在管控层面,没有从法律层面进行治理。例如美国纽约州洛克波特市一所学校原本计划使用人脸识别系统,也只是被美国教育部门叫停并没有处罚。那为何这次突然要立法对校园人脸识别严管了呢?
 
  其实,这是因为近期种族歧视风波激起了人们对人脸识别的新一轮反对。因为技术不成熟,存在偏见和歧视争议,人脸识别在西方一直不受待见。而近期以来,“弗洛伊德”事件引发的种族歧视问题更是激化了人们对人脸识别的态度,使得反对之声愈烈。
 
  基于此,今年6月份,包括微软、IBM、亚马逊等在内的公司已经纷纷宣布暂停向政府部门提供该技术产品。同时,波士顿市也投票通过了禁用人脸识别条例,成为继旧金山、马萨诸塞州萨默维尔市等之后,又一个禁止政府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美国城市。
 
  那么,针对美国和中国对待人脸识别问题上两种截然不同的治理手段,你更看好谁呢?欢迎大家留言一起探讨!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荣耀Magic 6 Pro眼动追踪技术可遥控汽车启停 2024-02-27 09:55:59
在发布会上,荣耀展示了Magic 6 Pro的眼动追踪技术,通过内置的人脸识别技术和前置摄像头,实时跟踪和检测用户的眼球运动。
软包装、人脸识别!中国中小商业企协17项标准立项获批 2023-12-12 14:05:01
《居住建筑节能工程墙体施工质量验收规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规范》等一批团体标准批准立项。
人脸识别智能算法安全检测技术初探 2023-10-08 18:28:21
在人脸识别智能安全领域,对抗、深度伪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这些技术可以轻松地生成虚假的数字内容,从而对人脸识别系统进行攻击,这严重威胁了社会安全和公众隐私。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不想错过最新资讯?

下载智能制造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精准

企业直播

更多

产品商城 更多


关于我们|本站服务|会员服务|商站通服务|旗下网站|友情链接|产品分类浏览|意见反馈|兴旺通|频道

智能制造网 -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Copyright gkzhan.comAll Rights Reserved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客服热线:0571-87756395采购热线:0571-87759926媒体合作:0571-89719789

客服部:采购部:编辑部:展会合作:市场一组:市场二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