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滥用存风险,人脸识别应用需要有尺度!

滥用存风险,人脸识别应用需要有尺度!

2020-09-08 11:20:51来源:智能制造网 编辑:林中易木 关键词:人脸识别阅读量:59300

导读:刷脸的日益普及,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捷性,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不小的信息安全隐患。在此背景下,未来人脸识别的成熟应用还需保持理性和尺度。
  智能制造网讯 不用带钥匙,刷脸就能开门;不用带钱包,刷脸就能支付;不用再打卡,刷脸就能考勤……如今,人脸识别在人们生产与生活中的应用,正变得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样。而刷脸的日益普及,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捷性,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不小的信息安全隐患。在此背景下,未来人脸识别的成熟应用还需保持理性和尺度。
 
  应用场景不断扩大
 
  众所周知,人脸识别是一种通过人类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识别的技术,其具有非接触性、长期稳定性、高度精准性等显著特点。基于这些特点,近年来人脸识别不仅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同时产业也迎来迅猛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5亿元,在年均30%左右的复合增速下,预计2024年将突破100亿元。
 
  伴随着市场发展的潜力爆发,人脸识别应用也迎来不断拓展。一开始,人脸识别技术还主要被应用于安防领域,通过取代传统钥匙、密保等身份验证手段,保障大家安全。之后,伴随着在支付方面价值的进一步凸显,人脸识别也迎来了在消费、金融、出行、医疗等众多领域的深入应用。与此同时,眼下不少公共场所也都在实行刷脸。
 
  总的来说,截至目前人脸识别已经成为了一项屡见不鲜的应用技术。不管是人们的衣食住行还是各行各业生产,都离不开刷脸这一流程,可以说刷脸已经无处不在。今年疫情期间,人脸识别在测温、防疫、复工复产方面所展现的显著价值,也是进一步推动了应用的拓展与深化,在此背景下,可以预见未来人脸识别商用步伐还将加快。
 
  滥用引发安全隐忧
 
  不过,人脸识别商用的日益提速,虽然给人们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不少便捷和安全,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现在,包括什么厕所取纸、倒个垃圾都要刷脸,人脸识别应用的过于泛滥,导致在一些不必要的场景,人们也需要频频出卖自己的脸面或者让渡个人的隐私,来换取一张通行证,确实给人们的信息安全带来了重大隐患。
 
  犹记得在去年的时候,某动物园就曾给出不刷脸就不让进的规定,如此强制性的刷脸不免遭人质疑。而事实也证明,这样滥用缺失会损害民众隐私与利益,后一位游客将这家动物园告上了法庭,法院也给出了“人脸识别第一案”的合理判决。与此同时,近年来包括人脸识别进校园、各种刷脸APP等也频频遭重,都显示出人们对刷脸安全的关心。
 
  当然,这种情况不只是在国内,国外也是如此。时至今日,脸书仍然还在为自己侵犯用户隐私而各处奔波,而IBM、微软、亚马逊等企业则纷纷暂停和取消了相应的人脸识别业务,除此以外,美国不少城市都宣布禁止政府部门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在这些决定的背后,都是大家对人脸识别安全隐患的重视与担忧,未来加强人脸识别治理刻不容缓。
 
  人脸识别须有尺度
 
  那么,要如何加强治理才能防范或解决人脸识别相关问题呢?
 
  智能制造网认为,人脸识别之所以当前各种问题频发,其原因是人脸识别技术未受到合理约束和监管,这才导致人脸识别遭到滥用,从而对人们的信息隐私肆意侵害。基于此,人脸识别的治理,关键性的就是要让人脸识别拥有尺度,这需要行业理性,更需要政府的法律与监管。
 
  自2016年以来,我国虽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等多项法律法规与管理规范,但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还缺乏相关的条款,也缺乏成熟完善的监管机制。因此我国的法律网络还需进一步编织,政府监管也需要进一步努力。
 
  不过好消息是,近来网信办已经在开展相关专项整治活动,这给发展带来福音。未来人脸识别应用有度,可以期待!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