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重卡领域锂电池的“入口”之争已打响

重卡领域锂电池的“入口”之争已打响

2020-09-18 08:50:16来源:高工锂电网 关键词:锂电池阅读量:25104

导读:从产业链配套看,随着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下降,锂电重卡的成本削减,已初步具备商业化的条件。
  重卡电动化迎来“入口”之争。
 
  随着中国政府对环保问题及安全重视度的不断增强,环境污染大、能源消耗多的重卡电动车化趋势不断加深。
 
  2018年6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打赢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提出推广环卫车、邮政车、港口、机场、铁路货场作业车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
 
  2018年后,推动电动重卡销量开始呈现高速增长态势。重卡有望成为继公交车之后,政府与产业全面推行新能源化的又一大领域,并有望带动上游重卡用锂电池的需求持续增长。
 
  总体来看,锂电池在城市环卫与工程自卸车的渗透率远高于中长途运输的牵引车。由于能量密度与充电效率限制,重卡锂电化在中短期有望在城市环卫与自卸车领域率先实现。
 
  从产业链配套看,随着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下降,锂电重卡的成本削减,已初步具备商业化的条件。
 
  目前及中国锂电重卡均处于产业化初期:产业基数小,市场高速增长,发展空间巨大。2019年国内锂电重卡产量为5472辆,同比增长295%。随着国内工程用车新能源改造力度的加大,未来5年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24年国内产量有望达到42万辆,成为第一大市场。
 
  巨大的需求吸引众多企业加入,比亚迪与开沃是目前行业的前二大,合计占比超过70%。其他企业销量虽然大多在200辆以下,但都在加快锂电重卡的研发与供应链打造,锂电重卡未来市场格局仍有很大变化可能。
 
  此外,目前锂电重卡续航里程短、充电耗时长、负载有限等缺陷,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氢燃料电池才是重卡未来的发展形态。现阶段来看,氢燃料重卡的质量能量密度是锂电池重卡的5倍,体积能量密度是锂电重卡的3倍,在长续航/高负荷场合有较大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成本高,技术不成熟和安全性不足等应用痛点。
 
  中国重卡用锂电池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2017年中国重卡用锂电池出货量仅为206.5MWh,2019年攀升至2069.6MWh,近两年增速分别为16%和762%。考虑到现阶段不足0.5%的锂电渗透率,未来五年重卡用锂电池出货量将保持高速增长。
 
  从产业生命周期看,重卡用锂电池仍处于产品导入期,2019年重卡用锂电池出货量为2.1GWh,2020年受疫情影响,出货量会有所下滑。随着电池技术和市场化竞争下,预计2022年将进入快速成长期。
 
  从电池种类看,行业主要采用磷酸铁锂的技术路线,2019年重卡用磷酸铁锂装机量占比超过99%。此应用结构主要原因是重卡对安全性与总体成本较看重,但磷酸铁锂存在着能量密度不足等问题,影响锂电重卡对传统重卡(尤其是长途运输领域牵引车重卡)的替代。未来随着牵引车及40吨以上重卡电动化加速,高能量密度的三元材料应用比例有望提升。
 
  虽然电动重卡用锂电池行业具有高成长性,但市场竞争正在日趋激烈,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厂商均加大该领域的布局。现阶段市场已初步形成比亚迪、亿纬锂能、宁德时代等为代表的企业,其他企业在快速提升中。
 
  不过,快速增长下的重卡市场竞争格局仍存在较大变数。
 
  从重卡锂电池应用体系来看,现阶段国内重卡锂电池以磷酸铁锂技术路线为主,电芯应用以方形居多,其次软包,圆柱少。磷酸铁锂循环寿命长、价格低、安全性能相对更好,是中短期锂电重卡确定性强的发展方向。
 
  但从性能要求上看,铁锂无法满足长途重载重卡的动力需求。未来半固态、固态等新材料及CTP、CTC等新技术有望加速进入锂电重卡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换电模式也在对锂电重卡推进产生影响。2020年来北汽福田、华菱星马、徐工集团等主机厂纷纷与宁德时代、狮桥集团等供应商发力换电重卡业务,旨在提升锂电重卡应用优势。
 
  毫无疑问,重卡领域锂电池的入口之争,才刚刚开始。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