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国办:加快发展新型消费 物联网、人工智能有何机遇?

国办:加快发展新型消费 物联网、人工智能有何机遇?

2020-09-23 13:46:10来源:智能制造网 编辑:月初 关键词:5G新业态阅读量:61893

导读:日前,国办印发了《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
  智能制造网讯 近年来,科技发展不断加速,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持续走向落地,带动了一大批新业态、新产业的崛起。在此背景下,新型消费迅速发展,并日益发挥出推动国内消费市场升级的关键作用。2020年,受疫情影响,传统消费面临较大挑战,新型消费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日前,国办印发了《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一方面,意见提出要发挥新型消费的重要作用,保障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助力国内经济企稳回升;另一方面,意见也充分指出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前沿技术和新业态、新基建的发展对于促进新型消费的价值所在。
 
  如,意见明确,进一步培育壮大各类消费新业态新模式,鼓励发展智慧旅游,提升旅游消费智能化、便利化水平。大力发展智能体育,培育在线健身等体育消费新业态;加快智慧广电生态体系建设,培育打造5G条件下更高技术格式、更新应用场景、更美视听体验的高新视频新业态;探索发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等新零售业态。
 
  另外,意见还要求,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车联网部署应用,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发展融合等。
 
  物联网、人工智能机遇何在?
 
  新型消费的基础在于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撑。当前,围绕传统消费领域的转型升级正在快速推进,新型消费领域不断扩张,其中网络通信、物流快递,还是新品研发、金融支付等与消费相关联的各个场景都呈现出智能化、网联化趋势。例如,5G网络在核心商圈的覆盖,智能仓储、智能快递柜、智能送货机器人的应用,智能音箱、智能移动终端、医疗机器人的推出,还有刷脸支付等日渐普及。
 
  在智能化方面,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事实上,不管是深度学习、机器视觉、机器人,还是自然语言理解、生物识别、脑机接口等技术的发展,都依赖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整体突破。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驱动下,各个核心细分领域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并推动着传统产业、行业加速向智能化发展。
 
  因此,未来新业态新模式的持续推进,各类智能产品的推出,依然需要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创新突破,这也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机遇。新型消费带来的巨大市场增长空间下,人工智能必然将分得一大块蛋糕,对于国内众多人工智能企业而言,意见的出台意味着机遇的开始。
 
  在网联化方面,5G提供了难以估量的提升价值,但是基础还在于物联网技术。相对于人工智能在近几年的快速崛起,物联网实际上已经“低调”发展许久,并在市场应用端实现了深入渗透。不过,人工智能掀起的智慧风潮以及5G技术的强大赋能,无疑为物联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如今,以物联网技术为依托,以5G网络为新驱动力的“万物互联”正加速到来。未来,智能家居、智慧物流、智慧城市等新概念的持续落地,将使得物联网应用更加普及,而这些与新型消费间的关系同样十分密切。这即意味着,在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浪潮下,物联网将获取更多市场机遇。
 
  政策举措与标准规范的重要性
 
  在中国的国情下,任何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发展,政府及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国办此番印发《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既是对新兴消费加快发展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与建设的期待。
 
  为了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物联网、机器人等重要产业的落地,近几年来国家各部委、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大量政策文件,根据国内及各地产业特点、发展现状进行具体布局,这对我国人工智能、物联网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实在利好。在各项政策措施的力挺下,国内人工智能等产业正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除了政策因素外,标准规范的完善也尤为关键。当前,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传统领域的应用越发广泛,其面临的标准缺失问题也日益严峻。为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必须高度重视产品标准、行业标准、标准等一系列标准体系的建设,这样才能提升国内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与影响力,保障健康、有序发展。
 
  而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深度融合,各类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培育壮大的情况下,相关标准规范的完善也更具意义。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伴随标准体系的日趋建立,我国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和新型消费发展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5G商用5年除速度比4G快 用户感受不明显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院士看来,5G总体上下载速率比4G快七、八倍,但用户感受一般,面向工业也没有预想的那么快,这对6G的发展提出了六大挑战。
    5G邬贺铨院士
    2025-04-14 13:12:16
  • 重庆电信:5G+自动驾驶赋能园区智慧化供应链

    重庆市通信管理局将持续发布第六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全国大赛、重庆区域赛的典型应用示范案例,进一步展示市5G应用的融合创新水平,加快推进5G行业应用规模化发展。
    5G自动驾驶
    2025-04-10 11:42:33
  • 全球5G用户猛增至22.5亿,比4G快四倍

    2024年,全球无线电信行业实现了历史性的里程碑,全球5G连接数将达到22.5亿。预计到2029年5G连接数将达到83亿,占全球所有无线技术的59%。
    5G4G通信设备
    2025-04-03 09:37:54
  • 中国移动启动5G-A×AI百大商用计划

    本次计划发布将进一步增进全球范围内5G-A与AI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带动移动通信及相关产业的创新升级,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移动信息产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共建智能世界。
    5G工业互联网
    2025-03-08 09:06:32
  • 2025年了还有人信?5G比4G辐射更强危害更大系谣言

    严格来讲,4G和5G的辐射是可以忽略的!相较于4G,5G在速度、延迟、连接密度和应用场景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各行各业的发展模式。
    5G4G5G通信基站
    2025-02-24 16:30:43
  • 山西加速推动“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着力打造“5G+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和创新生态,推动“5G+工业互联网”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创新发展。
    5G工业互联网
    2025-02-13 11:37:41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