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2020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

2020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

2020-11-30 09:18:46来源:科技部 关键词:绿色技术应用数学数字经济阅读量:24417

导读:未来,哪些科学领域是重要的创新源泉?今年的浦江创新论坛给出了关于未来的答案,不仅有贯穿未来15年的科技领域,也有随着时间推进可能取得重大突破和变革的前沿领域。
  为期一周的2020浦江创新论坛已圆满落下帷幕。科技合作和创新共治作为本届浦江创新论坛上的两大关键词,响应了时代的召唤。处在未来的十字路口,面对挑战,科技担重任,交流、合作、创新成为今年论坛上呼声热的词汇,向传递出开放共赢的强烈信号。
 
  积极主动融入创新网络
 
  李克强总理在致辞时强调,中国将更好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将继续秉持合作共赢理念,更加主动融入创新网络,促进技术、人才、项目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以创新平台共建、成果共享助推科技进步。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开幕致辞时指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特别需要我们加强协同、携手合作,尊重科学、依靠科技,终战胜疫情,创造美好未来。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主旨演讲中指出,未来中国将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创新网络,打造全方位、深层次、广领域的科技开放合作格局,推动中国科技界与世界各国科学家在基础研究、性问题等多个领域开展科技交流合作。
 
  紧密编织科技创新朋友圈
 
  塞尔维亚作为主宾国亮相2020浦江创新论坛,在技术转移大会上设立国家馆,并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设分会场。塞总理阿娜·布尔纳比奇在视频致辞时高度评价中塞关系,表示中塞科技创新合作真正体现了平等互利。
 
  陕西省以主宾省身份参与论坛,在技术转移大会上设立陕西馆,从论坛演讲、优秀科技成果推介到技术需求对接,展示了陕西省近些年来科技硬实力。
 
  科技合作无国界。各国科技界代表在浦江创新论坛这个平台集体发声。本届论坛共吸引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逾160位嘉宾发表演讲,境外嘉宾比例逾40%,激荡思想,论道创新。俄罗斯联邦总统助理安德烈·富尔先科在视频致辞中表示:2014年,俄罗斯作为重要伙伴参与了浦江创新论坛,大力推动了中俄两国之间的科技创新合作;新加坡国立研究基金会总裁、教授刘德成高度评价了浦江创新论坛,并指出:新加坡去年受邀成为浦江创新论坛的主宾国,谈到了利用科技与创新融合解决人类重要的一些问题,并采取具体行动促进合作的重要性;瑞士教研国务秘书玛蒂娜·平山表示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是取得新成果和维持长期合作的基石。
 
  求协同促共赢。相关专题论坛围绕各有侧重的协同创新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一带一路”专题研讨会、高水平研究机构研讨会、区域(城市)论坛、科技创新青年峰会、健康与发展论坛分别聚焦关键领域和重点方向,谋划合作、共话发展。
 
  科技展览汇聚创新资源
 
  今年,是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形成基本框架的“交卷之年”,浦江创新论坛作为重要的“催化剂”、“推动器”,不断丰富上海科创中心的内涵。以“需求侧、供给侧发力,服务侧助力”为宗旨的技术转移大会作为本届论坛的下半场,于10月28日开幕,集中展示了全国一万余项技术创新需求,500余项国内待转化成果,200余项中小企业创新产品、100项共性需求解决方案,50余家科技服务机构。作为连接科技创新供需双方的创新桥梁,推动技术成果走完产业市场的“后一公里”。
 
  期间,上海技术交易正式开市,并举办了首批50家平台、院校、企业、合作机构进场仪式,标志着我国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又向前迈进一步。为期三天的展会现场,还同期举办了超过20场不同主题的峰会、发布会、推介会及大赛活动,一批合作项目及平台集中签约落地,内容丰富、成效显著。
 
  面向未来跻身世界科技前沿
 
  未来,哪些科学领域是重要的创新源泉?今年的浦江创新论坛给出了关于未来的答案,不仅有贯穿未来15年的科技领域,也有随着时间推进可能取得重大突破和变革的前沿领域。十多场专题论坛聚焦气候变化与环境科学、量子计算、物联网、数字经济、云计算、应用数学、绿色技术、碳纤维复合材料、创新药物等热点议题;论坛发布的《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报告》,聚焦软体机器人、脑机接口、基因编辑、神经形态芯片和类石墨稀二维材料五大前沿技术,讨论了背景下开放合作对于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提出我国在各个前沿技术领域的发展机遇和建议。
 
  本届论坛期间,还发布了《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面向2035年的科技创新城市调查报告》、《中国科技金融生态年度观察2020》等引发广泛关注的研究成果。
 
  创新不止步,高质量的头脑风暴,将为科创发展注入灵感,为科技强国启迪智慧。本届论坛线上线下融合、论坛与展览辉映,搭建平台让成果和智慧竞相迸发,着力塑造科技合作新格局。据初步统计,本届论坛网络总点击量超过5亿,云端相聚,共同见证了论坛的高光时刻和精彩花絮。
 
  (原标题:2020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2025年数字经济发展工作要点发布 对智慧城市有何影响

    近年来,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不仅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也重塑了全球经济格局。
    数字经济智慧城市
    2025-04-18 10:13:20
  • 2024年我国数字产业完成业务收入35万亿元 同比增长5.5%

    2024年,数字产业重点监测的核心指标(快报﹝注释2、3﹞)中九成以上实现同比提升。数字产业完成业务收入35万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制造业和服务业部分分别增长3.8%和8.0%,占比分别为59.6%和40.4%。
    数字产业数字经济
    2025-03-27 13:40:09
  • 工信部组织开展算力强基揭榜行动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组织开展算力强基揭榜行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统筹利用各类资源对揭榜入围、优胜单位予以支持,推动优秀成果示范应用推广。
    算力数字经济存储设备
    2025-02-27 09:51:59
  • 2025年逆袭必备!洞察2025全球数字经济十大趋势,抢占时代先机!

    2025年7月30日至8月1日由OFweek维科网主办的“WAIE2025(第六届)全球数字经济产业大会暨智能工业展”无疑将是这一趋势的集中体现,也是制造业企业紧抓数字化转型机遇,加快步伐深度开拓海内外市场,抢机遇、拼订单必不可错过的大机会!
    数字经济智能工业
    2025-02-25 15:36:05
  • 浙江首发《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工作方案》全文

    近日,浙江省财政厅正式发布《关于推进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的工作方案》,全面部署推进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工作。
    数据资产数字经济
    2025-01-17 08:21:31
  • 早报|未来5年数字经济规模或达80万亿元;贵州发力新一代人工智能

    要加快学习应用人工智能,深扎人工智能“根技术”,深入实施“AI+”行动,强化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驱动科技创新,让人工智能成为产业升级跃迁的强劲引擎;伴随数实融合制度不断完善和产业实践更加深入,预计到203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过80万亿元......
    数字经济人工智能
    2025-01-09 10:50:17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