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至16日,2020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在杭州举行。大会围绕“制造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主题,结合浙江制造业发展情况,开展高水平院士专家报告会、专业论坛、青年论坛等,针对数字化制造、制造、绿色制造等前沿领域热点问题展开深入研讨,同时为浙江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建设提供有效参考,为区域经济治理体系完善与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表示,技术及产品不能片面追求速度和容量,更重要的是能够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时代者。他表示,智能微系统技术是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之一,与我国当前若干“卡脖子”问题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智能微系统技术并不是为了追求单项的(计算速度或存储容量),其目标在于从系统的角度解决目前的面临难题,增加可实现性,提供好方案。中国拥有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大的市场,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正在成为决定国家未来竞争力重要的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发展战略机遇,把发展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放在提高社会生产力、提升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支撑的全局核心位置,通过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率先抢占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战略制高点,共同构建新发展格局。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姚建华表示,在产业数字化当中,实现企业机器化操作和数字感知,让机器更智能地为人工作,是当下的难题。因此,学院今年新设了机器人工程专业,着力培养新型专业人才,为现阶段的行业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学院新开设的机器人工程专业区别于传统机器人专业培养,培养方案中设计了更多前沿技术,会更加顺应当前互联网转型需求,毕业生会有更好的就业前景。
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工程院院士、浙大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杨华勇看来,以产业数字化推动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智慧融合,将构筑智能制造新动能。他表示,智能机械制造需要装备工程,不仅要注重质量问题,更加需要创新性。我们要动员在机械制造业方方面面的力量,包括新产品的开发、上市的数据、技术的创造能力、质量的可靠性,还有品牌。大规模定制化和智能产品的消费升级倒逼了服务与制造升级,产业链结构优化则提升了行业经济的效率。此外,计算能力、可用宽带、产生数据、算法能力的加速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年会上,中国机械工程数字博物馆正式启动。未来,学会将组织开展机械工业遗产认定、机械科技人物事迹和科技成果采集等工作,把博物馆打造成展示我国机械科技领域成果、展示科技工作者风貌的高质量平台。
(原标题:2020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在杭州举行 制造与人工智能领域“强大脑”集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