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三重优势加持,2021年国内VR发展前景可期

三重优势加持,2021年国内VR发展前景可期

2021-01-13 10:40:33来源:智能制造网 编辑:林中易木 关键词:VR5G阅读量:60471

导读:开年即迎来融资大事件和大量新产品,无疑让2021年VR产业的发展备受鼓舞。而这一切的取得,与5G发展密不可分。
  只要带上头盔或眼镜,就能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电影《头号玩家》向我们展示了VR技术的未来畅想。而如今,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实中VR也已经能在农业、医疗、交通、教育、制造业等诸多领域发挥价值,不仅丰富和变革了人们的生活与生产,同时也带来强劲的商业化机遇。据相关机构预测,到2021年,我国VR市场就有望达到322.3亿元。
 
  5G催生VR“复生潮”
 
  2021年伊始,VR产业就频频传来喜讯。1月4日,由我国爱奇艺孵化的VR厂商“爱奇艺智能”首先获得B轮数亿元融资,创下2020年至今国内VR领域单笔融资新纪录。与此同时,在目前正在举行的CES大会上,也出现不少VR黑科技和新品,比如应用于VR培训领域的Nova触觉手套,以及来自韩国初创企业的VR触觉背心……
 
  开年即迎来融资大事件和大量新产品,无疑让2021年VR产业的发展备受鼓舞。而这一切的取得,与5G发展密不可分。我们知道,作为与机器人、人工智能、无人机一样的前沿技术,VR发展一直不温不火,其原因是过去的通信水平满足不了VR的要求,使得VR产品在应用中经常出现卡顿、晕眩等问题,阻碍了商业化进程。
 
  而5G基站的建设,5G网络的覆盖,和5G商业的开启,给VR行业复生带来契机。5G凭借低时延、大容量、高速率的特点,不仅能够直接破除过去VR设备应用中的各种问题与弊端,同时通过与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家居、智能硬件等的融合,推动“万物互联”的实现,也为VR技术的更广泛应用和更深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基于此,业界普遍认为,VR将是5G时代核心的应用场景之一,而5G商用的持续发展,也将带动VR产业的不断升温和成熟。2021年,伴随着5G商用发展进入新阶段,VR产业也将迈上新台阶。
 
  我国VR发展迎来三重优势
 
  在此过程中,我国VR发展无疑具备一定优势。
 
  一方面,在5G建设和发展上,我国因为遥遥,对于VR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截至目前,我国5G基站已经建成超过70万座,2020年提前完成了年度目标,同时5G网络也基本覆盖主要省市,深圳更是实现了区域全覆盖。此外5G用户超过1亿人次,5G相关应用也已经加速探索,国内拥有广阔的5G需求和市场,与VR技术的结合具有先天优势。
 
  另一方面,在VR产业链基础方面,我国企业也拥有显著优势。因为我国是大智能手机制造市场,在相关零部件和材料方面产业链非常完善,而VR设备与智能手机相类似,其所需要的部件、材料和生产在国内也都能找到合适的供应商。相比外国同行来说,我国VR企业享有更加明显的本土供应链优势。
 
  除此以外,我国VR企业还拥有无与伦比的市场优势。我国作为人口多的国家,目前人均消费能力和水平也获得了显著提升,这对于VR发展来说是一个广阔和极具活力的市场。根据IDC数据,2020年我国VR市场已占据38.3%的市场份额,是支出规模第一的国家。未来,只要产品渗透率能够进一步提升,相信占比和市场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
 
  蓝海变现还需直面内外挑战
 
  当然,2021年在抓住机遇,推动我国VR产业提速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相关挑战。
 
  对于我国VR来说,目前面临着内外两方面的挑战:
 
  其中,外在挑战是以美国为首的国外企业的竞争与冲击。在VR发展上,国外企业不管是技术创新、内容生态方面,都更有优势,同时在某些领域也遥遥。我国企业与这些同行相比略有不足,这使得所面临的竞争和压力较大。我国还需要通过自身实力的增强,来应对外部环境的威胁。
 
  而内在挑战则是行业洗牌即将到来,发展面临考验。目前,本土VR企业可以分为三类:初创企业、互联网内容公司和智能手机巨头,比较的有优酷、爱奇艺、腾讯、华为、小米、乐视等等。这三类玩家都不是弱者,但未来产业注定会呈现高度集中状态,由此带来的洗牌和竞争将给企业们带来考验,一番龙争虎斗不可避免。
 
  与此同时,内在挑战还包括行业复合型人才的缺乏。任何产业发展都离不开人才,作为前沿技术领域的VR产业更是如此。但目前,国内VR产业人才缺口较大,人才质量不高,复合型人才短缺已经成为产业提速发展的“绊脚石”。在此背景下,未来还需加速人才培养和引进,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体系与评价机制。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5G商用5年除速度比4G快 用户感受不明显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院士看来,5G总体上下载速率比4G快七、八倍,但用户感受一般,面向工业也没有预想的那么快,这对6G的发展提出了六大挑战。
    5G邬贺铨院士
    2025-04-14 13:12:16
  • 重庆电信:5G+自动驾驶赋能园区智慧化供应链

    重庆市通信管理局将持续发布第六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全国大赛、重庆区域赛的典型应用示范案例,进一步展示市5G应用的融合创新水平,加快推进5G行业应用规模化发展。
    5G自动驾驶
    2025-04-10 11:42:33
  • 全球5G用户猛增至22.5亿,比4G快四倍

    2024年,全球无线电信行业实现了历史性的里程碑,全球5G连接数将达到22.5亿。预计到2029年5G连接数将达到83亿,占全球所有无线技术的59%。
    5G4G通信设备
    2025-04-03 09:37:54
  • 中国移动启动5G-A×AI百大商用计划

    本次计划发布将进一步增进全球范围内5G-A与AI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带动移动通信及相关产业的创新升级,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移动信息产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共建智能世界。
    5G工业互联网
    2025-03-08 09:06:32
  • 2025年了还有人信?5G比4G辐射更强危害更大系谣言

    严格来讲,4G和5G的辐射是可以忽略的!相较于4G,5G在速度、延迟、连接密度和应用场景等方面均具有显著优势,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各行各业的发展模式。
    5G4G5G通信基站
    2025-02-24 16:30:43
  • 山西加速推动“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着力打造“5G+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和创新生态,推动“5G+工业互联网”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创新发展。
    5G工业互联网
    2025-02-13 11:37:41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