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业资讯

头条号

最新原创观点

百家号


资讯中心

低成本可再生能源有望在2030年主导电力市场

2021-01-18 10:15:27来源:千家网 阅读量:22296

分享:
导读:尽管能源系统将转向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已经可以在当今大多数地方与化石能源的边际成本竞争,但到2050年,化石燃料将继续满足能源需求的一半以上。
  新的研究发现,预计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将使化石燃料需求在2027年达到高峰,其中石油在2029年达到,而天然气在2037年达到。
 
  根据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McKinsey&Company)的《 2021年能源展望》报告,大流行导致能源需求“大幅减少”,从中预计恢复过程将需要一到四年。预计电力和天然气需求的反弹将比石油需求的反弹更快。
 
  不断提高燃油效率
 
  但是,报告指出,对化石燃料的需求将永远不会回到大流行前的增长曲线。从长期来看,与“已知的”长期变化(例如减少汽车拥有量,提高燃油效率和电动汽车的趋势)相比,由“大流行”引起的行为转变的影响较小。
 
  到2030年,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将主导电力市场,因为它们变得比现有的化石电厂便宜,而绿色氢能源将在2030年变得具有成本竞争力,麦肯锡认为这是该领域的游戏规则改变者。到2035年,将近一半的容量将用于太阳能和风能。总体而言,随着能源需求的日益电气化,到2050年,功耗预计将增长一倍以上。
 
  麦肯锡资深合伙人克里斯特·特里格加斯塔德(Christer Tryggestad)表示:“尽管这场大流行无疑给所有燃料来源的能源部门带来了巨大冲击,但本世纪的故事仍然是迅速而持续地转向低碳能源系统。”
 
  “到2050年,电力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份额预计将增长50%左右,并将随着碳氢化合物消耗量的上升而捕捉到所有能源的增长。但是,在我们的参考案例中,化石燃料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尽管这种流行病确实给所有燃料来源的能源部门带来了巨大冲击,但本世纪的故事仍然是迅速而持续地转向低碳能源系统”
 
  确实,尽管能源系统将转向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已经可以在当今大多数地方与化石能源的边际成本竞争,但到2050年,化石燃料将继续满足能源需求的一半以上。
 
  “要避免重大的气候变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根据我们的估计,到2030年,年排放量将需要比当前趋势预测的将温度升高限制在1.5ºC的水平低约50%,到2050年约低85%。”
 
  “过去一年,政策的重要性有所提高。尽管实现脱碳的势头越来越大,但许多政府仍需要将雄心勃勃的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此外,鉴于Covid-19之后的许多经济复苏计划规模无与伦比,因此刺激措施的重点将在未来几十年的能源体系形成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研究结果来自麦肯锡(McKinsey)构想的四种情景展望:
 
  1.5ºC路径:麦肯锡自上而下的观点,即在考虑经济和技术可行性的情况下,如何将变暖限制在1.5ºC的路径如何看待各个部门和能源产品
 
  加速过渡:一种渐进的观点,受政府对COVID-19的响应和“下一个常态”行为变化的驱动。该方案评估了加速发生的10种可能变化的影响(电动汽车、回收、可再生能源和氢的吸收)
 
  参考案例:展望现有趋势的延续。这种情况反映了我们对当前技术如何发展的期望,并结合了当前政策以及关键政策趋势的推论
 
  过渡延迟:大流行后,社会关注经济复苏;能量转换继续以较低的速度进行;降低对脱碳技术投资的动机,以及较低的化石燃料价格延迟了成本平价。
 
  《 2021年能源展望》报告提出了每种燃料类型的具体前景,例如天然气、石油、煤炭和氢气。还讨论了碳排放,并提供了关于麦肯锡1.5ºC路径的详细观点,其中包括对商业领袖和政策制定者的影响,包括对价值池和能源投资前景的看法。
 
  (原标题:低成本可再生能源有望在2030年主导电力市场)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抢占先机!一文速览2024年新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指 2024-03-19 16:21:23
可再生能源是新能源的一部分。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推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战略举措。
25万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首单交易达成 2024-01-25 11:42:36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机制是一种碳抵消机制,控制排放企业可向实施“碳抵消”活动的企业,购买用于抵消自身碳排放的核证量。
现代汽车集团在CES上发布氢动力战略! 2024-01-10 10:21:55
现代汽车集团表示,自己是首家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大规模生产商,也是氢动力汽车的最大销售商。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不想错过最新资讯?

下载智能制造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精准

企业直播

更多

产品商城 更多


关于我们|本站服务|会员服务|商站通服务|旗下网站|友情链接|产品分类浏览|意见反馈|兴旺通|频道

智能制造网 -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Copyright gkzhan.comAll Rights Reserved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客服热线:0571-87756395采购热线:0571-87759926媒体合作:0571-89719789

客服部:采购部:编辑部:展会合作:市场一组:市场二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