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2021年这些5G网络技术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2021年这些5G网络技术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2021-02-02 15:40:57来源:千家网 关键词:5G网络5G产业阅读量:25418

导读:近年来,随着都会区在室内和室外区域配备传感器来收集数据并获取见解以更好地管理其资产、资源和服务、智慧城市已成为主要的物联网趋势。
  从保护基于软件的网络到对边缘和物联网的影响,解决方案提供商应在2021年密切关注五种5G趋势。
 
  5G兴起
 
  近年来,第五代移动网络技术(5G)一直是电信行业的头等大事,随着企业寻求通过新的连接选项来管理变更的方法,炒作声几乎席卷了其他所有市场。
 
  与当今的4G和LTE速度相比,5G保证的数据速率快10到100倍。这意味着蜂窝技术不仅将有助于改善当今用例的性能,而且还将为全新的和新兴的应用提供支持。
 
  全世界的5G网络正在建设中,尽管早期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该技术如何帮助消费者的问题上,但企业开始看到如何利用5G来促进和增强其应用。但首先,必须更加广泛地使用5G,这是各国许多大型电信公司誓言要在2021年实现的承诺。事实上,据美国媒体报道,来自电信巨头爱立信的数据,到2025年,预计5G用户将达到3.2亿。
 
  随着新的蜂窝技术成为可行的连接选项,解决方案提供商今年应注意一些重要的5G趋势。
 
  下一代网络的建设仍在继续
 
  下一代蜂窝技术可以提供比当前4G网络快10到100倍的数据速率,尽管疫情大流行影响了许多企业,但大的无线运营商还是在2020年增加了5G覆盖范围并建立了各自的网络。
 
  在美国,位于达拉斯的AT&T网络目前覆盖了美国巴斯金里奇约16%的总部位于新泽西州的Verizon的5G超宽带网络目前已在31个州启用。总部位于华盛顿州贝尔维尤的T-Mobile于去年完成收购后接管了Sprint的5G足迹。该公司表示,截至2020年底,它在所有50个州的部分地区都已启用5G。消费者和企业用户很可能不得不更换设备,但是,由于许多现有设备并非针对新协议而设计的,因此需要购买新的移动设备。
 
  5G对物联网的影响
 
  5G可以提供更高的延迟和带宽,因此将进一步帮助物联网。物联网机会尤其将从移动和蜂窝连接中受益,包括运输、制造业、农业和智慧城市用例。5G甚至可能首次使新出现的用例和应用成为现实,例如联网汽车,它们需要闪电般的快速,低延迟的技术。
 
  除了前沿的用例之外,许多行业现在还需要高度可靠的低延迟无线链路,这些链路可以为现有的物联网用例尽快为应用供电。
 
  互联社区
 
  近年来,随着都会区在室内和室外区域配备传感器来收集数据并获取见解以更好地管理其资产、资源和服务、智慧城市已成为主要的物联网趋势。
 
  5G是智慧城市和互联社区用例一直在寻找的技术。现有的4G网络在支持同时连接、高功耗和高每位价格方面受到限制。另一方面,5G有望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来推动智慧城市应用,并反过来利用新捕获的数据来改善城市运营。
 
  5G与安全
 
  随着5G实施数量的增加,对良好安全性的需求将变得更加关键。诸如AT&T、Verizon和T-Mobile之类的运营商一直在通过在网络边缘增加加密和附加防御来增强其下一代网络。
 
  但是5G与以前的蜂窝技术迭代不同,它将由一个主要基于软件的网络组成,因此保护5G是另一种努力。物联网和智慧城市应用等将在5G网络之上运行的应用也将需要额外的安全层,以锁定将要加入网络的新设备和连接。
 
  5G在边缘
 
  5G与边缘计算之间的联系全都与延迟有关。 5G有望通过支持全新的用例来推动边缘创新,实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的数据收集和更快的处理,同时为企业和组织提供另一种连接选项。
 
  通过将5G与边缘计算相结合,组织将能够配备智能相机和传感器等设备来收集更多数据,这将在边缘推动更多计算用例。渠道合作伙伴告诉CRN,这将为解决方案提供商扩大在边缘收集数据的机会。
 
  根据研究公司IDC的数据,到2024年,边缘计算市场预计将达到约2500亿美元,未来四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2.5%。 预计5G技术将成为该市场增长的催化剂。
 
  (原标题:2021年这些5G网络技术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