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网联化、数字化趋势愈加凸显。受此影响,车联网技术日益兴起,产业发展也不断加快。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车联网规模预计将突破1600亿美元,同时在我国,届时规模也将达到529亿美元。
在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下,作为与汽车、电子、信息通信和道路交通运输等都能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车联网也是成为争夺的焦点。包括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在内,都将车联网视为创新热点和发展方向,不断加速布局抢占高地。在此背景下,我国也是加强了部署和重视。
3月17日,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国家标管委三部门就联合印发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交通相关)》(简称《建设指南》),为我国车联网产业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强化顶层设计,为打造创新驱动、开发系统的产业提供有力支撑,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建设指南》提出,到2022年底,制修订智能交通基础设施、交通信息辅助等领域智能交通急需标准20项以上,初步构建起支撑车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到2025年,制修订智能管理和服务、车路协同等领域智能交通关键标准20项以上,系统形成能够支撑车联网应用、满足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需求的标准体系。
为实现这一目标,《建设指南》明确,要在坚持统筹规划、需求引导、创新驱动、强化实施的原则下,针对车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及智能交通行业发展实际,聚焦营运车辆和基础设施领域,建立支撑车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智能交通相关标准体系,分阶段出台一批关键性、基础性智能交通标准。
同时,《建设指南》要求,综合考虑技术成熟程度、市场接受能力、行业资源优势等因素,合理布局智能交通标准体系建设路径,充分发挥标准在技术创新路径选择、创新成果转化、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等方面的规范和作用。此外,其还对基础标准、道路设施标准、车路交互标准、管理与服务标准、网络安全标准等做出明确说明。
当然,除了三部门发布的这一《建设指南》外,近日我国其他部门也是对智能网络和车联网支持不断。今年2月24日,国务院便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35年)》,要求加快路端智能化改造和示范区建设,加强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统筹布局、协同建设推动车联网部署和应用。
此外3月8日,广州市也发布了《广州市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总体技术规范》和《广州市车联网先导区V2X云控基础平台技术规范》。分别对车路协同设施、网络基站、交通设施、定位设施、车载终端及安全技术进行规范。通过两项车联网城市级技术规范的发布,加速智能网联发展进入标准化时代。
总而言之,现阶段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我国对于车联网的发展和探索支持正不断升温,未来产业发展前景可期!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