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6月18日将至,无人货运离我们还有多远?

6月18日将至,无人货运离我们还有多远?

2021-06-15 15:51:20来源:盖世汽车 关键词:无人货运自动驾驶阅读量:23312

导读:6月10日,在2021全球智慧物流峰会现场,阿里巴巴技术官程立透露,阿里正在研发无人卡车。
  6月10日,在2021全球智慧物流峰会现场,阿里巴巴技术官程立透露,阿里正在研发无人卡车。
 
  “年中购物节如期而至,我们的货运压力很大。”一位卡车司机如是告诉笔者。最近晚间,每当笔者途经外环高速,道路上全是排队的卡车。面对这样的货运现状,读者可能急忙发问,自动驾驶是不是卡车司机的救星?相比Robotaxi,卡车自动驾驶真的像传说中的那样更容易落地?
 
  自动驾驶第一股为何来自卡车领域?
 
  对自动驾驶领域而言,2021年是充斥着无休止的上市传闻的一年:Waymo即将分拆上市,Aurora或将SPAC上市,智加科技拟通过SPAC上市,自动驾驶第一股图森未来IPO上市……
 
  就自动驾驶细分场景而言,上市的枪声率先在自动驾驶卡车领域响起。
 
  将时间轴拨到4月,图森未来以每股40美元的价格在纳斯达克上市,由此成为“自动驾驶第一股”。以发行价计算,图森未来市值达84.9亿美元。
 
  紧随其后,智加科技于5月和SPAC公司签署正式合并协议。合并完成后,智加科技将成为上市公司,预计将使用“PLAV”这一代码在纽交所挂牌交易。
 
  另从今年前5个月的数据来看,无论是融资金额还是融资次数,卡车自动驾驶企业都位居前列。
 
  显然,与自动驾驶乘用车相比,自动驾驶卡车不仅持续获得资本加持,而且以更快速度登陆二级市场。
 
  这主要由两个因素驱动,首先是卡车自动驾驶的商业化预期更快。多数业内人士持有这样的观点,即商用车尤其是货运卡车的自动驾驶应用场景相对简单,技术难度相对较低。Waymo CEO John Krafcik就曾发表过类似的观点,即在可重复的路线上投入自动驾驶卡车可能比城市地区的Robotaxi更可行。
 
  其次是卡车自动驾驶的市场规模不亚于乘用车。Acumen Research and Consulting预计,到2027年全球卡车自动驾驶(包括全自动驾驶和半自动驾驶)市场规模将达到880亿美元,2020-2027年CAGR为10.1%。
 
  疫情的爆发改变了用户的消费习惯,未来卡车货运市场或将迎来更大增长空间。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为例,2020年担负物流运输主力军的重型货车销量同比增长37.9%至162万辆,再创历史新高。
 
  供需的另一端对应的是卡车司机缺乏。根据《经济日报》此前的报道,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秘书长郭肇明介绍道,中国卡车司机缺口高达1000万人。究其原因,目前我国卡车司机已超过2100万人,年龄普遍在40岁左右,而“90后”卡车司机却很少,形成了明显的年龄断层。未来5-10年,随着老一辈货运司机逐渐退休,货车司机将面临更大缺口。
 
  除了缓解人员紧缺问题,卡车自动驾驶可以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显著降低人工成本。麦肯锡的一份报告可以佐证,到2030年,通过利用无人驾驶货车系统,美国卡车运输业的整体运营成本将下降约45%,可节省约850亿至1250亿美元。可见,这一细分领域若能实现全面自动驾驶,将是一块很大的蛋糕。
 
  资本青睐背后,是商业化落地难题
 
  现阶段,积极布局自动驾驶卡车业务的不仅是图森未来、智加科技、嬴彻科技等自动驾驶卡车初创公司,还有一汽解放、东风商用车、中国重汽等传统商用车企业,甚至部分此前致力于乘用车出行领域的头部玩家也陆续入局。
 
  去年,一汽解放正式发布了和智加科技合作的全球首款量产自动驾驶重卡——J7 L3超级卡车。今年3月,嬴彻科技发布了全栈自动驾驶系统“轩辕”,并将与东风商用车、中国重汽合作,在2021年底量产下线L3自动驾驶卡车。
 
  不久前,小马智行公布卡车业务品牌小马智卡;另有消息称,滴滴自动驾驶子公司将开启自动卡车业务;Waymo此前宣布将开始在美国道路上测试自动驾驶卡车。
 
  虽然就现状来看,卡车领域的自动驾驶似乎更有前(钱)景,但是实现商业化的道路也并非康庄大道。
 
  首先,盈利难题是行业共性。以图森未来为例,其于上月发布上市以来的首份财报,数据显示,图森未来Q1营收同比暴增264%为94.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06.5万元);净亏损同比扩大约1392.25%至3.8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74亿元)。
 
  不出所料,就亏损原因,图森未来给出的解释是——研发烧钱。2021年第一季度,图森未来的研发支出为4143万美元(约2.66亿人民币),环比增长了30%,同比增长127.88%。
 
  诚然,对于商用车自动驾驶领域而言,现阶段谈盈利还为时过早,毕竟其还处于限定场景试点运行阶段。加上技术难度和研发投入周期等诸多因素,包括图森未来在内的自动驾驶公司想要实现收支平衡几乎不可能。
 
  即便业界普遍认为卡车自动驾驶的技术难题少于乘用车,这并不意味商业应用指日可待。
 
  譬如,面对动力路线选择之时,卡车自动驾驶领域缺乏行业标准。考虑到商用车的负载情况,卡车自动驾驶的动力选择更为复杂。电动车、燃油车、燃料电池车,究竟哪个才是卡车自动驾驶的“良配”?亦或者说,不同的动力系统需要如何融合才是最优解?当下,整个行业并无标准答案。毋庸置疑,若想要找出答案,这也要经历一个缓慢的过程。
 
  另外,卡车自动驾驶的道路测试具有局限性。受限于政策和法律等因素,国内企业多在港口、矿区等封闭环境进行自动驾驶卡车测试,仅有少数开展了高速公路的编队测试。而鉴于封闭环境和道路实景存在差异,在封闭环境测试的数据不能直接用于各种路况。在很大程度上,这或将制约部分地区的卡车自动驾驶发展速度。
 
  而就卡车领域而言,尽管其已经拥有一定优势,但是自动驾驶技术到底是否适合投入使用,恐怕不仅仅是一个关乎技术和资本的问题,也是一个关乎法律、社会和伦理等多方面的话题。所以,自动驾驶卡车何时能够缓解购物节的货运压力,最终的答案或许一两年内难以落定。
 
  (原标题:6•18将至,无人货运离我们还有多远?)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