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逐渐迎来变革,医疗器械的智能化升级,日益成为医疗转型的关键所在。在此背景下,近年来机器人的出现和应用,正推动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当前,作为全新智能医疗设备,机器人已经融入医疗康复、手术、后勤服务等多个领域,催生出包括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导诊机器人、运输机器人、陪护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等多种产品。其中,手术机器人作为占比超过六成的头号细分,无疑是医疗机器人的代表性应用,受到行业企业的广泛追捧。
所谓手术机器人,就是将传感器技术、三维成像、机器臂等多种高新技术融为一体的设备,其主要运用于手术影像导航定位和临床微创手术当中。手术机器人在使用过程中凭借操作精度高、可重复性高、稳定性高等特点,不仅能够高效、精准的完成手术操作,克服传统手术难点、痛点,而且还能降低医护人员压力,节约医疗手术资源,可谓价值巨大。
基于此,现阶段该赛道聚集的玩家并不少,国外包括达芬奇、西门子等等,都是其中佼佼者。而在国内,微创医疗无疑也是颇具实力的重要玩家。近期,微创医疗便成功完成了国内手术机器人领域最大额度的融资,在手术机器人竞争上再次抢占有利地位。
据悉,微创医疗机器人主要围绕腔镜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等方面对手术机器人赛道进行产业化战略布局。其中腔镜手术机器人主要应用于外科手术当中;骨科手术机器人主要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主要用于治疗心脏、脑部或外周血管系统中的血管或相关器官疾病;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主要用于自然腔道腔镜手术;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则用于收集组织样本诊断疾病。
根据全球手术机器人研究报告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8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从31亿美元增长至46.8亿美元,增长率约为11.2%。预计未来五年,全球手术机器人规模将持续增长,到2023年,全球手术机器人可达到111.7亿美元的市场规模。目前,手术机器人的蓝海已经出现,留给微创医疗机器人“纵横驰骋”的空间非常大。
未来,随着手术机器人市场的不断成熟,规模的持续扩大,可以期待微创医疗机器人取得更多喜人的发展成果。不过,在此之前,我国行业发展仍需解决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手术机器人只能应用于临床层面,使用率不高;核心技术尚未突破,产品功能存在缺陷;产品成本价格过高等等。只有攻克了各种难关,国内手术机器人行业和企业发展才能实现飞跃。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