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人士指出,此类AI系统的痛点,就是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来运算、或者依赖通向云端的网络连接来辅助计算。对于注重数据安全和隐私防护的客户来说,这也大大地限制了AI的应用场景。
好消息是,CESM工程师们,刚刚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解决方案——让AI运算能够在基于微型电池(或光伏发电板)的本地小尺寸装置上运行。
这套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方案,能够将数据留在本地完成(而无需上传到云端)。更棒的是,该系统采用了完全模块化的设计,且能够针对需要实时信号/图像处理的任何应用进行定制——尤其在涉及敏感数据时。
据悉,CESM研究团队将在今年6月于京东举办的2021 VLSI电路研讨会上展示现有的装置,上面的集成电路能够执行复杂的AI操作,比如面部/语音/手势识别,以及心脏监测。
CSEM的AI片上系统(SoC)还另了全新的信号处理架构,能够较大限度地减少运行时的功率。
板载带有自研RISC-V处理器的ASIC芯片,以及两个紧密耦合的机器学习加速器——其中一个用于面部检测,另一个则专注于分类。
在二叉决策树(BDT)引擎的加持下,它可用于执行简单的任务,但不能开展识别操作。
CESM片上系统研究主管Stéphane Emery表示:“以面部识别应用为例,系统中的第一组加速器会回答初步的问题,即图像中是否有人?如有检出,则他们的面部是否清晰可见?”
此外在语音识别案例中,第一个加速器可用于确定是否存在噪音、以及该噪声是否与人声匹配,但它并不能分辨出特定的声音或单词,此时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引擎的第二组加速器能够派上用场。
它能够执行更加复杂的任务,比如识别人物面孔的特征、以及检测特定的单词,但相应的能耗也更高。
通过两者的相辅相成,可最终降低整套系统的功率需求,毕竟大多数时候都只有第一组加速器在运行。
作为研究的一部分,工程师们还提升了加速器本身的性能,使之能够适用于基于时间信号/图像处理的任何应用。
Stéphane Emery补充道:“无论何种应用,我们的系统都以基本相同的方式来运作,所以只需重新配置卷积神经网络引擎的对应层”。
显然,CSEM的这项创新,为配备可独立运行一年多的AI硬件设计敞开了新的大门,同时大大降低了此类设备的安装和维护成本,尤其是部署到那些难以更换电池的地方。
(原标题:CSEM工程师打造可依赖太阳能运行的低功耗AI片上系统)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