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华为全栈一体化仿真平台发布暨上汽大众高性能流体力学仿真新平台上线

华为全栈一体化仿真平台发布暨上汽大众高性能流体力学仿真新平台上线

2021-07-14 12:01:57来源:盖世汽车快讯 关键词:机器视觉数据存储阅读量:22877

导读:进行仿真计算需要处理大量的实时数据,所以对系统的计算能力、数据吞吐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也因此成为高性能计算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
  7月7日,在上海召开的2021华为智能制造数据基础设施高峰论坛上,华为发布“全栈一体化仿真平台”解决方案,暨上汽大众高性能流体力学仿真新平台上线,此为同类方案在中国汽车行业的首个规模应用,并可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等制造行业场景。
 
  上汽大众数字化研发高级经理张炎骏、中汽研汽车工业工程(天津)有限公司规划与投资咨询部技术总监苏青福博士、华为数据存储与机器视觉中国区总裁康晓宇、华为中国政企车辆装备系统部总经理姜乔共同出席了发布仪式。
 
  在汽车研发过程中,流体力学相关的空气动力研究和试验至关重要,既要尽量减少空气阻力,又要保证产生足够的空气下压力,从而带来更好的车辆整体性能。正因如此,流体力学的大规模仿真计算,已经成为当今汽车行业的研发重器,用以获得较优的产品设计。在此领域的研发创新,则成为主流汽车制造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进行仿真计算需要处理大量的实时数据,所以对系统的计算能力、数据吞吐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也因此成为高性能计算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在汽车研发的流体力学、碰撞试验等方面,高性能计算都得到广泛应用。
 
  顺应“硬件开放、软件开源”的大趋势,以OpenFOAM为代表的开源CFD软件,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对于汽车厂商而言,如何实现OpenFOAM与高性能计算平台的全面适配,成为研发部门和IT部门都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这也同样成为上汽大众当下所面临的挑战:
 
  ·一方面,上汽大众原有的HPC系统性能已经无法满足研发效率提升的需求;
 
  ·另一方面,传统CFD商用软件的许可费用高昂,上汽大众希望通过采用OpenFOAM来实现研发效率与投资之间的平衡。
 
  针对流体仿真、电磁设计、碰撞设计、噪声设计、电机设计等CAE仿真技术场景的前处理、仿真求解和后处理,华为可以提供从多协议互通的数据底座、多算力计算平台、计算集群CCsuite套件到技术支持服务全面适配工业仿真软件,为汽车、航空航天等制造企业提供强大的数据基础设施。
 
  华为提供调试硬件和底层技术支持,上汽大众IT团队和研发团队通力合作,建成了国内汽车行业首个ARM HPC规模应用:
 
  ·完成基于鲲鹏920 ARM架构高性能计算集群与开源流体软件OpenFOAM的全面适配,做到了同等硬件价格计算性能提升30%,并大幅降低软件许可证成本;
 
  ·在作业调度层面实现了与原有X86集群打通,保证业务的平滑迁移和快速部署;
 
  ·使用了华为OceanStor Pacific高性能存储,采用超高密大容量设计,支持高带宽和高IOPS,性能密度业界居前,实现冷热数据智能分级,平衡了数据价值与成本;
 
  ·同时经过测试验证,运用华为CloudEngine数据中心交换机的高性能无损以太网络技术,可以进一步提升系统的算力性能。
 
  高性能流体力学仿真平台上线后,上汽大众研发团队将其率先应用在新车型中,完成了流体力学验收中的外气动风阻和风噪、水管理、空调、发动机热管理开发工作,并展开了基于开源软件的产品数字化研发布局。
 
  伴随着行业数字化转型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传统企业开始把数字技术作为自己的创新驱动力。华为“全栈一体化仿真平台”为汽车、航空航天等制造行业企业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基础设施,为各种新兴技术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基础算力保障,华为也将与制造企业共同迈向数字化转型全面加速的新时代。
 
  (原标题:华为全栈一体化仿真平台发布暨上汽大众高性能流体力学仿真新平台上线)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