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智能建筑未来发展急需中间件的标准化

智能建筑未来发展急需中间件的标准化

2021-09-06 16:40:55来源:千家网 关键词:智能建筑智能建筑产业阅读量:24222

导读:智能建筑中充满各种传感器,用于测量入住率、空气质量、自然光、温度、访问等,读取和路由来自这些传感器的原始数据是中间件的工作。
  在物理世界中,数百个传感器正在智能建筑的每一层收集数据。在数字世界中,建筑工程师和人工智能智能正在分析和利用这些数据来进行可操作的优化。事实证明,弥合这两个过程之间的差距是智能建筑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它的完成方式是通过一个称为中间件的连接软件。为了确保永无止境的数据流可以到达需要去的地方,需要中间件标准化。
 
  原始数据实际上毫无用处。没有限定词和上下文,就无法理解原始数据。为了使之有用,数据必须进行排序、排列、元标记,并且经常以视觉方式呈现。决策者,无论是自动化系统还是现场工程师,都必须能够理解数据才能发挥作用。智能建筑继续充满各种传感器,用于测量入住率、空气质量、自然光、温度、访问等。读取和路由来自这些传感器的原始数据是中间件的工作。可以路由和标记的数据越好,应用程序级别的聚合和智能功能就越好。阻碍这一重要过程的因素之一是目前没有数据标准化来促进沟通。
 
  “业界有很多关于标准化的讨论,但事实证明这非常困难,”Building Engines首席产品官Daniel Russo说。Russo正在努力构建一个全栈智能建筑管理平台,旨在优化建筑的运行方式。这样做需要访问各种数据,这使得标准化成为一项重大挑战。标准化面临的挑战之一是,目前甚至没有关于如何在网络上命名设备的行业标准,“你甚至如何命名系统中的设备?”Russo说。“很多设备只发送一个 32位的ID。有人必须命名它,并在其周围放置元数据。该行业正试图标准化,提出设备传感器的命名,某种层次结构,以便当您从传感器中提取数据时,它是有用的。”
 
  物联网缺乏标准化是困扰多个行业的一个问题。随着几乎每个行业都实现了更多的连接设备,这些设备之间无缝协作的需求从未如此强烈,这使得中间件成为任何构建的世界技术堆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行业无关的应用中间件将在降低阻碍地产科技和物联网行业被更广泛采用的复杂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政府推动智慧城市、联网电网的举措以及物联网与机械、设备和移动设备的日益集成意味着互操作性将需要标准化。
 
  没有一个机构致力于解决这个日益严重的问题。一些以企业为中心的物联网正致力于开发机器对机器(M2M)通信,例如开放会员组织工业互联网联盟(IIC)的oneM2M规范或处理器开发商ARM的开放信任协议(OTrP)。Schneider、Johnson Controls、Cisco和Prescriptive Data等自动化楼宇管理系统提供商一直致力于在系统之间构建API层,以实现更多的互操作性。Alteron开发的软件依赖于 TCP/IP和BACnet等标准。自动化逻辑致力于通过Web服务(XML/SOAP)构建数据交换。IBM、西门子、Delta Controls和其他公司正在开发自己的互操作性框架。你可以看到其中问题,每个中间件操作都在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这使得标准化变得更加困难。硬件和软件都有自己的方法。
 
  “硬件供应商从硬件的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希望建筑物购买更多的硬件,”Russo解释说。 “所以很多中间件都在大楼壁橱里的机器上运行。然后你就有了云,一切都在移动。因此,对销售解决方案的人有推动作用。硬件供应商表示,在建筑物中使用它更安全,但现在云更安全,可以处理大量数据。”
 
  没有标准化,大规模运行智慧城市所需的聚合类型是不可能的。好的中间件使商业BMS系统能够发挥更多作用,进而使它们成为建筑管理行业更可行的解决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建筑存量转换为智能建筑将促进城市规模的可持续管理,但如果没有标准化的中间件层,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希望目前致力于开发中间件的一些企业能够将中间件做得如此出色,以供其他行业采用,但鉴于该行业的分散性质,这种前景不太可能。可能需要一些监管机构的指导。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一直致力于研究所谓的互操作性关键点,希望为物联网和遗留系统的互操作性制定指南。
 
  在设备和系统之间建立互操作性是释放智能建筑真正潜力的关键。构建一个具有足够能力和利益相关者支持的标准化框架并非易事,但它是可能的。技术标准是我们数据驱动型经济的支柱,是建筑行业尚无法依赖的支柱。
 
  (原标题:智能建筑未来发展急需中间件的标准化)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更智能的建筑:通过结构3D设计实现更高效率

    随着技术的进步,3D设计技术已经成为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工具。本文介绍如何通过结构3D设计实现建筑更高效率的六大策略。
    智能建筑3D打印技术
    2024-10-22 09:26:39
  • IoT传感器和AI如何彻底改变智能建筑

    利用物联网 (IoT)、人工智能 (AI)、自动化等技术,智能建筑可以帮助建筑管理简化运营、提高透明度并自动化传统的手动工作流程,从而创建无缝流程和高效的管理实践。
    物联网传感器智能建筑
    2024-04-13 08:35:35
  • 未来展望:2024年全球脱碳和净零目标面临的挑战

    实现净零或碳中和目标需要从传统的化石燃料能源过渡到可再生替代能源。尽管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系统近年来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将它们整合到现有电网和城市景观中可能具有挑战性。
    智能建筑可再生能源系统
    2023-12-19 10:17:20
  • 李泽湘入股加码固工机器人,智能建筑迎来新机遇

    在建筑行业智能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传统建筑企业正积极布局机器人赋能,固工机器人凭借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与产品优势,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此轮融资或许表示建筑机器人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智能建筑机器人
    2023-10-03 09:43:57
  • 关于征询公众对修改《安徽省民用建筑节能办法》意见的公告

    为了进一步加强民用建筑节能管理,降低建筑碳排放,主动适应节能降碳工作新形势新要求,现决定对《安徽省民用建筑节能办法》作出修改。
    节能建筑智能建筑
    2023-09-12 19:00:47
  • 物联网到底是什么?如何开启智能建筑设计的未来

    互联传感器、智能子系统和实时数据分析,正在将建筑气候控制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物联网设备物联网传感器智能建筑
    2023-07-03 11:10:16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