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长阳科技(688299)公告,公司拟通过全资子公司合肥长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肥新能源”)投资5.91亿元建设“年产5.6亿平方米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
该项目建设工期总计32个月,拟购买土地、生产车间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和生产设备采购及安装等,用于生产动力电池隔膜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领域。
长阳科技指出,本次投资项目尚未正式投建,预计不会对公司2021年度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资料显示,长阳科技成立于2010年,主要从事反射膜、光学基膜、背板基膜及其它特种功能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半导体照明、新能源、半导体柔性电路板等领域。
长阳科技称,近年来,受下游新能源汽车、储能等市场影响,锂离子电池隔膜需求迅速增加。投资隔膜项目,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持续推动公司转型升级。
本项目建成投产后,达产年可实现营业收入53,200万元,实现利润总额约11,127万元。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为18.22%,投资回收期(静态,税后)7.31年。
从公告看出,长阳科技进入锂电池隔膜领域是为了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优化产品结构,推动转型升级。
作为锂电隔膜赛道的新兵,长阳科技坦言项目面临多个相关风险:
一是技术风险:隔膜基膜生产线较为复杂,核心设备包括投料和配料设备、挤出混合设备、流延设备、拉伸设备、分切设备、涂布设备及检测设备等,这就需要生产企业具有较强的技术整合能力。长阳科技表示,公司虽然对隔膜相关技术进行了相应的储备,但储备的技术尚不完整,未来若不能满足下游客户需求,将面临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风险。
二是市场竞争风险:需求的高速增长可能会导致行业投资增加、竞争加剧,进而导致隔膜行业出现产能富余和价格下降,如果公司不能充分应对,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将下降。
三是客户认证风险:锂电池隔膜通常需要经过较长的试制时间、试制阶段,国内厂商认证时间约为9-12个月,国外厂商认证时间约为18-24个月,因产线及产品认证周期较长,对行业新进入者形成一定壁垒与风险。
四是资金筹措风险:本次对外投资事项所涉及的资金总额较大,长阳科技拟有计划、分步骤投入该项目。但若资金筹措不及时,本项目可能存在变更、延期、中止或终止的风险。
五是项目不达预期效益风险:虽然本项目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可行性论证,但项目实施过程中受项目进展情况、宏观经济环境、产业政策、市场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可能存在项目实施进度及收益不达预期的风险。
(原标题:长阳科技6亿切入锂电隔膜赛道)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