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子与电磁兼容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电子分标委”)组织召开了《车载激光雷达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标准起草组成立会,来自全球汽车主机厂、激光雷达公司及技术机构的五十余位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初步确立了车载激光雷达的标准体系构成和标准研制工作的计划与分工。
在国家标准方面,禾赛作为牵头单位,百度作为联合牵头单位,共同负责国标GB/T《车载激光雷达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的制定。禾赛和百度分别作为激光雷达和自动驾驶行业的企业,将协同三十余家行业领先企业和机构,一起推动我国车载激光雷达标准的落地工作。
在行业标准方面,华为和禾赛联合牵头负责制定QC/T《转镜型车载激光雷达》,禾赛和万集联合牵头负责制定QC/T《机械旋转型车载激光雷达》,速腾和万集联合牵头负责制定QC/T《MEMS型车载激光雷达》。
GB/T是国家(推荐性)标准的代号,QC/T是汽车行业(推荐性)标准的代号,前者是国家标准,后者是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
从汽标委的标准起草会议纪要函中,可以看出对于标准完善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意见」,在基本框架上增加了自检、故障报警、启动时间、唤醒功能等更加实用的功能,结合实际场景进一步区分了高速物体运动状态和高动态场景的点云性能要求等。
「意见」还对于激光雷达的测试条件做了进一步规范建议,例如试验室的光源,测试板的反射率;对于具体的测试布置进行了详尽的说明;对于人眼安全给出了莱茵提供的IEC标准参考;对车规环境测试也给出了全面的要求。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意味着车载激光雷达将逐渐步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为汽车主机厂和激光雷达厂商在未来的前装量产合作提供了参考基准。
总体而言,车载激光雷达标准的制定将可预见地为行业带来以下好处:
一是规范行业语言,将各家不同标准下的性能描述进行统一,帮助下游客户在一致的标准下对比产品,减少甄别门槛,例如用特定的反射率物体、特定的光照环境等衡量激光雷达的测远能力,这将终结自说自话、缺乏标准的夸大宣传;
二是规范测试标准,筛选和完善对激光雷达上量产车的性能要求;
三是规范产品安全,设立合理的安全门槛,例如人眼安全、车规环境测试条件等,维护了行业的理性,最终达到维护消费者安全的目标。
随着2021年大量的汽车品牌爆发式地开始在新一代车型上布局L3高级辅助驾驶,中国自主品牌对于激光雷达的应用探索引领全球,在国际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例如造车三势力之一的理想汽车,将在未来车型上搭载禾赛混合固态激光雷达。
根据Yole的研究报告,至2025年,全球乘用车新车市场L3级自动驾驶的渗透率将达约6%,即每年将近600万辆新车将搭载激光雷达。沙利文报告显示,2019至2025年激光雷达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高达83.7%。
至此,激光雷达作为L3高级辅助驾驶智能汽车的必备传感器,也步入了关注车规、关注量产的新纪元。中国作为新能源智能汽车强国,及时推动车载激光雷达相关标准的制定是行业和历史的必然选择。
(原标题:首个车载激光雷达国家标准即将推出,禾赛、百度等企业牵头起草)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