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新型混合膜让液流电池走向电网规模的能源储存

新型混合膜让液流电池走向电网规模的能源储存

2021-11-12 13:34:44来源:cnBeta.COM 关键词:液流电池能源储存阅读量:20766

导读:据悉,这些薄片被嵌入到一种新型的PFSA膜中,该膜具有夹层结构,另还用一薄层聚四氟乙烯(特氟龙的基础)进行了加固。
  当涉及到电网规模的可再生能源存储时,由于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可以在巨大的储罐中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容纳大量的可再生能源,所以它们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调节这些储能器之间的能量流动需要一个膜,而中国的科学家已经为这个关键部件提出了一个新的设计从而解决了一些缺陷并使该技术更接近于实现其潜力。
 
  虽然像特斯拉在南澳大利亚建造的大型锂离子电池是储存可再生能源的一种方式,但这些电池的组装成本高达数千万美元。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即把能量储存在巨大的槽内的液体电解质中--则提供了一个更便宜的替代方案,并且还可以一次储存几个月的能量,正如目前在德国开发的世界上大的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所计划的那样。
 
  这些类型的电池的一个流行的化学成分是靠金属钒作为电解质,而这些钒氧化还原液电池的十分常见的膜材料是全氟磺酸(PFSA)。然而,这样做的一个问题是,钒离子容易渗透到膜中,使整个电池不稳定,影响其性能并缩短其寿命。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已经瞄准了这个问题,他们通过一种混合材料对膜的功能进行微调。三氧化钨纳米粒子在非常细的氧化石墨烯片的表面上原位生长,据悉,氧化石墨烯是一种可通过石墨氧化制成的单层石墨片。
 
  这些薄片被嵌入到一种新型的PFSA膜中,该膜具有夹层结构,另还用一薄层聚四氟乙烯(特氟龙的基础)进行了加固。这里看到了氧化石墨烯片作为屏障以有选择性地减少了钒离子的渗透,而纳米颗粒课作为活性位点,进而促进了质子的运输,使库伦布效率和能源效率都变得很高--分别超过98.1%和88.9%。
 
  研究人员们表示,这不仅超过了市售膜的效率,并与此同时还解决了稳定性问题。总的来说,该团队表示,实验表明混合膜非常适用于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但它的潜力可能还不止于此。他们注意到燃料电池技术和水过滤等领域,这些领域还依靠精细调整的膜来允许离子的选择性通过,同时还可以从该设计中受益。
 
  (原标题:新型混合膜让液流电池走向电网规模的能源储存)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南网储能:力争今年新增投产60万千瓦新型储能

    南网储能力争公司抽水蓄能投产规模“十四五”末达到1268万千瓦,“十五五”末达到约2900万千瓦,“十六五”末达到约4400万千瓦。
    液流电池新型储能
    2024-07-02 15:19:57
  • 放电次数超20000次!又一液流电池“超G工厂”落地

    纬景锌铁液流电池采用碱性电解液,电池放电次数超过20000次,使用寿命超过20年,具有零爆炸、零燃烧等特性。
    液流电池锌铁液流电池
    2023-11-08 09:46:47
  • 铁铬液流电池技术、优缺点和经济性一览

    目前,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液流电池主要分四类:铁铬液流电池、全钒液流电池、铅酸液流电池和锂离子液流电池。其中,铁铬液流电池寿命长、成本低、技术成熟、原材料丰富、工作温度范围广,在大规模长时储能等领域潜力巨大。
    液流电池铁铬液流电池
    2022-11-15 09:32:14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