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从科研到实业 如何为技术人才提供机遇?

从科研到实业 如何为技术人才提供机遇?

2021-11-22 09:17:17来源:化工仪器网 关键词:科技企业科学技术阅读量:23100

导读:正因为如何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促进科研成果融入实业产业,切实的为技术人才提供机遇,协助学术性人才与技术性人才的交流合作便成为了关键。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我国现代化的建设提供了核心动力,时至今日无论是教育产业的发展还是我国的整体科研水平,均收获了非常可观的成果,学术性人才更是在十几年里层出不穷。而无论对于这些人才也好还是对于科研事业本身也好,如今的大环境都是好的。
 
  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实业产业尤其是维修、纺织、工业制造等传统行业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加上这些注重实用技术与通用技能的行业,对于社会基层建设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近年来开始被关注起来。
 
  但和科研产业相比,我国的实业产业发展其实并不可观,并且有非常多的群体对于维修、纺织、工业制造等抱有“机械”“脏乱差”等负面印象。不过,这其实是刻板映像产生的误区。
 
  事实上,实业更多的代表的是技术的实际运用以及社会基础产业的发展。固然学术性人才对于技术的推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提升各领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但是理论知识和理论成果想要投入实际的运用除了需要产品,更多时候还需要合格的操作者。因此即便是学术性人才,在从事研究以及开始投入工作后,也会有很大一部分向实业工作发展,并提升技术性。
 
  正因为如何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促进科研成果融入实业产业,切实的为技术人才提供机遇,协助学术性人才与技术性人才的交流合作便成为了关键。
 
  那么如何做到这些呢?促进实验室与企业的合作,扭转社会普遍存在的“轻视”或许是第一步。
 
  如今高校实验室是国家大力推进的区块,并且高校实验室也为各种科研提供了助力。但是无论实验室大小,由于高校的应用需求有限,因此实验室其实利用率仍然有提升的空间。不仅如此,包含材料学、工程学在内,许多研究对于实际运用的考虑其实并不全面,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而刺激高校实验室与传统企业的合作,一方面有利于将更加前沿的仪器带进产品生产中,有利于刺激相关工作的推进,也利于给有能力的技术青年提供伸展拳脚的空间。另一方面也能刺激实验室科研群体,尤其是青年群体参与到实践工作中,进一步了解技术的需求以及发展角度。
 
  与此同时,伴随着产学研的融合,类似汽修、中控等传统行业也能够通过高校合作给大众留下更好的影响,这对于未来新人才的培养计划也有促进作用。
 
  (原标题:从科研到实业 如何为技术人才提供机遇)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