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LG公布2022智能电视产品线:拓展大小尺寸与webOS软件功能体验

LG公布2022智能电视产品线:拓展大小尺寸与webOS软件功能体验

2022-01-05 09:33:30来源:cnBeta.COM 关键词:智能电视阅读量:24811

导读:随着CES 2022即将开幕,各大厂商也在马不停蹄地预告各种新品。
  随着CES2022即将开幕,各大厂商也在马不停蹄地预告各种新品。比如LG就为旗下智能电视放出了更多的屏幕尺寸选项、提升了G系列机型的响度、并且为预装的webOS软件带来了一些额外的功能——比如支持多用户配置文件。
 
  首先,在第五代A9处理器的加持下,LG表示2022智能电视产品线包含了 4K 体验方面的升级、改进的调色映射,以及通过前景对象增强来获得更大的深度感受。
 
  至于电视本体,继2021年在G1产品线上首次展示更高亮度的OLED“Evo”面板后,LG还在2022年带来了后续的G2、以及更主流的C2产品线。
 
  LG表示,结合亮度增强算法+改进电视组件的散热效果,G2可提供较C2更高的峰值亮度。即便如此,C2的表现仍优于两年前的CX产品线。
 
  将Evo面板扩展到C系列的意义,在于它是美国市场最畅销的高端电视机型(售价超过1500美元)。结构层面,2022款G2/C2选用了一种新颖的复合纤维材料,以使成品变得更加轻盈。
 
  以65英寸的C2机型为例,其重量几乎只有C1的一半。对于纤薄、易碎的大屏产品来说,这也有助于减少开箱和安装时所面临的压力。
 
  对于小卧室、办公室、游戏玩家来说,42英寸的C系列或许已经够用(之前最小为48英寸)。
 
  但若需要更大的显示面积,G系列也迎来了97英寸4K新机(之前最大为83英寸4K/88英寸8K机型)。
 
  “LGG2OLED:可选97-/83-机型(77/65/55英寸)
 
  LGC2OLED:可选83/77/65/55/48/42英寸机型”
 
  与往常一样,G/C系列上的每个HDMI端口,都具有完整的HDMI2.1功能。此前许多电视仅支持大约40Gbps的HDMI带宽,但2022新品可启用完整的48Gbps信道。
 
  此外支持4K@120Hz游戏、可变刷新率(VRR)、自动低延迟模式等特性,尽管在某些方面,竞争对手已经反超(比如三星 2022款电视支持144Hz和VRR)。
 
  软件体验方面,游戏仪表板将在顶层放置更多细节,以避免玩家深入多层菜单、即可完成关键设置的调节。
 
  另有针对运动游戏的第五档预设、画质设置中引入了暗室游戏模式,且最近更新添加了对GeForceNow和GoogleStadia云游戏服务的支持。
 
  至于更入门的A系列机型,由于其主要面向影视观看体验,所以缺乏对HDMI2.1和以游戏为中心的功能的支持。
 
  LG于2021年跳上了MiniLED的大船,并于2022年推出了新一批QNED电视。与旧款LCD机型相比,新品具有更好的对比度和黑色表现。
 
  尽管不如OLED那样具有完美的黑色/接近无限的对比度,但MiniLED电视在整体亮度方面可较OLED机型更高。
 
  但让人感到困惑的是,LG自己混淆了“QNED”品牌的含义——因为并非所有2022年新机都具有MiniLED特性。
 
  比如入门款的QNED80机型,就是用了传统的、精度较低的局部调光方案,而不是更细腻的小型化LED背光。
 
  软件方面,LG针对webOS实施了一些底层调整。新发布的webOS22用上了同年的数字版本编号,可让用户更直观地了解相关变化。
 
  功能方面,webOS现支持多用户配置文件,每个人都可获得自己的个性化推荐,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自由定制主屏。
 
  遗憾的是,尽管ChrisWelch向LG询问是否能够让每个用户自定义并保存电视的图像设置,但现阶段的webOS尚未支持如此细致的配置文件扩展。
 
  此外LG承诺推出一项名为“房间到房间的共享”功能,以暂时将当前电视(或接入有线电视机顶盒或其它输入源)信号发送到不同房间的另一台电视。
 
  在此模式下,用户可无缝执行换台和其它操作。不过这项功能仍处于早期阶段,且需要等到电视发货后才会推出。
 
  最后是2022年新推出的“始终就绪”模式。当电视关闭时,屏幕将转而显示数字画布,用于展示艺术品、显示时间、或播放音乐。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