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行泊一体域控将迎量产 全场景智驾落地可期

行泊一体域控将迎量产 全场景智驾落地可期

2022-07-25 11:24:23来源:盖世汽车 关键词:智能驾驶域控制器传感器阅读量:24578

导读:对于现阶段的造车新势力而言,辅助驾驶功能已经成为一大独特标签,消费者对于这一功能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若想在未来的智能汽车领域拥有更强大的话语权和竞争力,就需要继续突破高阶智能驾驶功能,实现更高水平、全场景的智能驾驶。
  目前国内已经涌现了一批自动驾驶科技公司,致力于研发稳定、可靠的导航辅助驾驶功能,知行科技便是其中一员。
 
  知行科技是一家致力于实现智能驾驶量产落地的企业,该公司专注于车规级别的产品量产和交付,不仅在全栈的自研创新上有所布局,同时也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智能的出行生态。面对辅助驾驶日渐广泛、多元的市场需求,作为一家全场景智能驾驶科技公司,知行科技也领先起跑,拿出了自己的量产方案。
 
  行泊一体域控成智驾技术发力点
 
  导航辅助驾驶,NPG(Navigation Guided Pilot),即基于用户设定的导航路线,在高速、城市环路等场景实现从A点到B点的自动驾驶辅助。如以特斯拉为代表的NOA功能、蔚来的NOP功能,都属于导航辅助驾驶。
 
  对于现阶段的造车新势力而言,辅助驾驶功能已经成为一大独特标签,消费者对于这一功能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若想在未来的智能汽车领域拥有更强大的话语权和竞争力,就需要继续突破高阶智能驾驶功能,实现更高水平、全场景的智能驾驶。
 
  随着汽车中的电子控制单元ECU越来越多,传统的分布式架构难以满足跨域的计算需要,因而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开始走向以域控制器为单位的集成式架构。
 
  行车辅助和泊车辅助功能两种功能通常会分离开发,这是目前多数供应商会采用的方式,但这一方案也存在着成本过高的弊端。而行泊一体域控制器,仅通过一个域控制器就可以同时实现行车辅助和泊车辅助功能,这将大大降低系统成本,也能为主机厂带来提高开发效率、实现数据回传积累、提升驾驶体验等优势。
 
  在此背景下,行泊一体的方案就成为了各大主机厂实现自动驾驶规模化落地的最佳落脚点。
 
  行泊一体域控关键技术
 
  IDC是知行科技的一款行泊一体域控解决方案,旨在为客户提供领先的L2+智能驾驶体验。在IDC上,也体现着知行科技软硬一体的全栈能力布局。
 
  硬件方面,IDC灵活的系统架构设计支持兼容国产芯片,功能安全依据ISO 26262 ASIL B实施开发,还提供丰富的接口,支持多传感器融合,支持云和大数据闭环开发。
 
  在软件上,IDC支持跨平台的操作系统和运行环境,可提供开放的开发环境,并提供持续的OTA升级能力。据了解,IDC将于2022 Q3量产应用于国内多家头部车企。
 
  IDC mid搭载高低速行泊一体式域控解决方案,这就意味着行车、泊车可以共用一个控制器。通过4R5V的感知系统,能够实现NOA导航辅助驾驶以及L2+级的行车功能、360全景功能和记忆泊车功能
 
  IDC mid域控制器在NOA导航辅助驾驶功能上有不少亮点:例如通过自主判断地点,驶入高速或高架后开启,可以自动汇入主路,也能够自动选择高效车道通行,并自动驶出匝道。其功能模块中还包括人机共驾交互、变道意图提醒等功能。此外,该方案的NOA功能还融合了鱼眼摄像头的物体感知,弥补毫米波雷达的部分受限场景,增强变道安全。
 
  基于这套感知系统,还能实现HPA记忆泊车的功能。IDC mid的优势在于无需依赖场端的设备,可以通过车载传感器实现泊车路线学习记忆,并基于语义和高精度里程计等多重信息来实现泊车过程厘米级别的精确定位。整个记忆泊车过程可以对障碍物采取灵活避障或绕障,也具备远程召唤的功能。目前,IDC mid的记忆泊车能够支持地下车库、办公区域、私家车固定车位的远距离记忆泊车。
 
  除了辅助驾驶功能之外,解决最后一公里的自主泊车也是用户最为关注的需求。IDC mid的自动泊车功能旨在提供拟人化的泊车体验,其速度、转向、刹车都更靠拢人的控制。得益于CNN和通用障碍物检测加持的高场景覆盖率,能高效完成车辆的自动泊入、泊出,支持水平、垂直、斜车位、空间车位、线车位及砖块车位等不同的泊车场景。另外,还可扩展倒车AEB、遥控泊车等多种低速泊车功能。
 
  此外,知行科技的IDC mid还提供了360全景功能。通过多视图虚拟相机技术、动态拼接技术、透明底盘、GPU高精度车模渲染等“黑科技”,用户可体验逼真的周围驾驶环境及交互,实时掌握整个车辆运行环境中的各个视图信息,从而规避视觉盲区带来的危险。
 
  在视觉感知方面,知行科技的行泊一体域控IDC mid采用动态多摄像头快速校准技术,应用自研的轻量化车位线、车道线深度学习模型以及多种类目标深度学习检测模型、多任务学习检测模型,基于主动学习的数据挖掘算法,打造数据驱动的自主学习模型,并在其中筛选出对部署模型更有迭代价值的数据去解决常规问题,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体验。
 
  城市NOA加速全场景智驾落地
 
  除了IDC mid,知行科技还基于这一平台开发了IDC high。作为IDC mid的升级版,IDC high在功能、性能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IDC high的算力规划达100+TOPS,可以实现自动驾驶功能的全场景覆盖。在具体应用场景上,IDC high支持复杂的高架道路和城市路口场景,换言之也就是能实现城市NOA,进一步拓展了智能驾驶的边界。据了解,知行科技计划于2023年后实现Urban NOA以及AVP应用交付。
 
  知行科技认为,在整个软件架构上,需要将算法、算力的迭代升级和平台的兼容性纳入考量。在域控制器领域,知行科技对于中间件采用全栈式自研,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平台和框架,实现软硬件高效解耦。因此,芯片在其中能实现灵活移植和兼容,并显著降低了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
 
  另外,高效的大数据网络体系是智能驾驶能不断迭代前行的重要环节。由知行科技自主研发的数据闭环和云平台网络,采用原生云架构的设计方式,具备极强的可扩展性,确保搭载知行科技解决方案的车辆数据可追溯、可监控。这不仅有助于主机厂后续通过OTA持续向用户开放更多智能驾驶功能,也有助于知行科技通过数据回传,实现算法的不断优化。
 
  研发出全场景的无人自动驾驶,是智能驾驶领域的最终目标,但这一愿景要想落地却并不容易。
 
  当前,市场上量产的智能驾驶技术主要集中在高速/高架行驶的中间行程与终点的泊车场景,而整个端对端的全场景智能驾驶功能仍是缺口,也是未来几年主机厂抢占汽车智能化话语权的必争之地。
 
  不过,随着行泊一体域控制器以及城市NOA等功能逐渐落地量产,自动驾驶从单一场景向全场景应用演变或许就在不远的未来。以知行科技为代表的本土自动驾驶科技公司也凭借其技术和实力证明,在自动驾驶赛道上,中国品牌完全有机会“借道超车”。
 
  (以上内容根据知行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TO卢玉坤在2022年6月29日由盖世汽车主办的2022第二届智能汽车域控制器创新云论坛发表的《自研行泊一体域控打造全场景智驾方案》主题演讲进行理解和整理。)
 
  原标题:行泊一体域控将迎量产 全场景智驾落地可期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智能驾驶技术竞逐升级 中国车企引领创新浪潮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于4月23日至5月2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随着汽车产业加速向智能化转型,智能驾驶技术成为本届车展的最大亮点,中外车企及科技公司纷纷亮出最新成果,展现行业技术迭代的“中国速度”。
    上海汽车展智能驾驶
    2025-04-26 09:59:47
  • 磁传感器市场持续升温,相关供应商加码布局

    Allegro有约73%收入来自汽车市场(如电动车电机控制、ADAS系统),21%来自工业领域(如工厂自动化),其余为消费电子和通信。
    磁传感器传感器
    2025-04-16 16:50:07
  • L4级自动驾驶!埃安滴滴合作新车亮相

    最近,广汽埃安与滴滴自动驾驶合作开发的首款L4级自动驾驶车型正式亮相。据悉,滴滴自动驾驶的硬件平台配备了33个传感器,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4D毫米波雷达、红外相机和声音传感器等。
    L4级自动驾驶广汽埃安滴滴传感器
    2025-04-14 10:58:48
  • 人形机器人加速产业“进化” 传感器品类和数量将迎来双增长

    传感器作为人形机器人感知系统的核心组件,作为人形机器人实现检测和控制的首要环节,是机器人系统获取外界状态和自身状态的重要途径,也是机器人迈向自主化、智能化的基础。
    人形机器人传感器具身智能
    2025-03-31 11:00:22
  • 纯电一战,理想靠什么反攻?

    目前,理想直营5C超充站中包含2C桩和5C桩。其中,2C桩向理想全系车型及所有品牌新能源车辆开放;而5C桩当前仅对理想MEGA开放。
    理想汽车智能驾驶超充站
    2025-03-25 10:20:05
  • 高阶智驾规模化突围 | 奇瑞汽车智能驾驶布局

    在2025年1月L2 级ADAS自主车企配套TOP10榜单中,理想汽车以3.1万套位列榜首,赛力斯以2.2万套紧随其后。
    智能驾驶高阶智驾
    2025-03-20 16:41:28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