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电子以及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目前已成为全球创新热点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现今,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与能源、信息通信等领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根据IDC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出货量达到1370万辆,预计2025年出货量将增至2490万台,智能网联系统在汽车产业内的装配率将达到83%的水平。
目前来看,我国发展智能网络汽车具有多重优势,比如我国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等领域有着较为雄厚的技术基础,智能网联汽车相关行业拥有较多企业,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基础;我国市场规模庞大,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的多场景需求,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具有较强的应用基础。
就应用场景来说,智能网联汽车已经从“锦上添花”走到“刚需”,各类应用场景“多点开花”。例如,搭载激光、视觉和毫米波3种传感器的智能网联重卡已开启分阶段开展真实场景下道路无安全员的技术验证,从5个安全员逐步“减员”,推动自动驾驶加速迈向“无人化”。
再比如,8辆无人驾驶出租车近日正式在成都高新区新川创新科技园内投入载人示范运营,面向市民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无人驾驶出租车即将在合肥对市民开放试乘体验,计划将于8月10日开始运营;不久前,北京首批自动驾驶客运巴士获得道路测试牌照,正式上路等等。
实际上,智能网联汽车除了在自动驾驶小巴、无人出租等共享出行应用,还涵盖清洁环卫、物流配送、无人零售等更多具体应用场景。据了解,友道智途布局了智能转运、智能清扫及智能公交等多个应用场景的商业化应用;东风悦享未来还将陆续投放一系列Sharing-X服务车辆和移动服务设备,开展无人接驳、无人清扫、安防巡逻、无人配送等服务,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中......
如果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前期发展得益于自动驾驶技术积累和供应链等优势,那么自动驾驶汽车在技术层和法规层已实现阶段性突破,人口红利逐渐减弱、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以及疫情等多重因素催生“无人服务”需求,更加速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无驾驶员的智能网联汽车如今已在多个场景下实现上路应用,未来民众对无人驾驶汽车接受度的提升或将成为其规模化上路的最后一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