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解读 | 深圳经济特区数字经济产业促进条例

解读 | 深圳经济特区数字经济产业促进条例

2022-09-09 10:00:47来源: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关键词: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智能装备阅读量:21992

导读:深圳经济特区数字经济产业促进条例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促进为主线,就基础设施、数据要素、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应用场景、开放合作、支撑保障等七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规定。
  《深圳经济特区数字经济产业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深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22年8月30日通过,于9月5日公布,将于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条例》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促进为主线,就基础设施、数据要素、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应用场景、开放合作、支撑保障等七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规定。
 
  《条例》出台背景
 
  数字经济作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在变革全球经济增长方式、影响经济竞争力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单独成章,《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要求深圳“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深圳市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2018年将数字经济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20年印发《深圳市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3年)》,2021年深圳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突破900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超30%,总量和比重都位居全国第一。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深圳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仍存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不足、信息基础设施配套不全、数据资源要素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为破解痛点难点问题,打造与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营商环境,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提供有利的法治保障,深圳市运用经济特区立法权在数字经济产业领域开展立法。
 
  《条例》出台的意义
 
  第一,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和总指引
 
  《条例》是深圳市首部数字经济产业法律法规,为深圳市数字经济领域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法治保障。《条例》第二条明确了数字经济产业的定义,第三条明确了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原则,二至八章聚焦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和全链条服务内容进行规定,成为深圳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总指引。
 
  第二,把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深圳市数字经济产业快速发展,支撑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引擎作用不断凸显。《条例》第四条明确“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数字经济产业促进工作的领导,将数字经济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重点,建立健全数字经济产业工作领导协调机制,统筹部署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巩固提升了深圳市数字经济产业的核心支柱产业地位。
 
  第三,明确数字经济产业牵头部门和职责分工
 
  《条例》第五条明确“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推进、协调、督促本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市网信、发展改革、科技创新、公安、财政、人力资源保障、规划和自然资源、市场监管、统计、政务服务数据管理、中小企业服务、通信管理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履行数字经济产业促进相关职责。市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协调推动数字经济产业与本行业的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全市各区各部门上下一心、分工协作,进一步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产业。
 
  第四,破解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痛点难点问题
 
  深圳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尚存在着与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信息基础设施配套不全、数据资源要素利用率不高、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对外开放合作不够深入等诸多痛点难点问题。与此同时,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数字技术层出不穷,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对社会管理和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条例》运用经济特区立法权在数字经济产业领域先行先试立法,积极破解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痛点难点问题,为数字经济产业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条例》起草中的“工信力量”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作为《条例》起草的主要单位,开展了大量扎实的工作。
 
  一是广泛开展调研摸底。召开多场龙头企业、重点企业、中小企业座谈会,收集整理各区各部门、企业、协会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梳理研究制约我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立法诉求和意见建议。
 
  二是认真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收集整理美国、欧洲、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省市关于数字经济产业的理论成果、实践案例、政策措施和法律条文,并总结提炼深圳发展数字经济产业的经验做法。
 
  三是严谨扎实开展起草工作。根据前期梳理的主要问题认真起草相关条款,会同专业支撑机构,起草完成《条例》初稿提交市人大常委会经济工委,并积极配合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开展多轮修改完善工作。
 
  持续释放数字经济赋能效应
 
  下一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继续聚焦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主攻方向,持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充分释放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赋能效应。
 
  一、强化数字经济顶层设计
 
  一是构建完备政策体系。加紧起草深圳市数字经济领域政策措施,加快软件高质量政策措施出台步伐。
 
  二是强化统筹督促。对数字经济各项指标进行研究、细化、分解,汇聚各区各部门工作合力。
 
  二、持续做大做强数字产业化
 
  一是加强源头创新。在芯片、工业软件等领域力争实现更多源头创新,建设一批市级信创产业攻关基地;加快国家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建设开源平台等新型公共服务平台。
 
  二是加强生态构建。鼓励生态主导型企业基于芯片、操作系统等打造重大产业技术生态平台,支持中小企业围绕生态主导型企业共同打造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体系。
 
  三是做大产业集群。推进网络与通信、智能终端、软件与信息服务等集群建设,加快“互联网+”未来科技城等特色园区,数字能源和全屋智能等重点项目建设。
 
  三、大力推动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一是将制造业作为数字化转型主战场。研究制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政策,加大财政资金奖补力度。围绕智能终端、工业母机等集群,培育一批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5G+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提升关键核心技术供给、网络支撑等能力,加快制造业企业、园区、产业链供应链、产业集群的数字化转型步伐。
 
  二是加快数字经济赋能千行百业。立足“20+8”产业集群及教育、医疗等行业,深度挖掘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需求,牵引产业数字化转型全面铺开。
 
  数字经济,
 
  方兴未艾,
 
  未来可期!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标杆解码:数字经济北京方案”:北数所着力打造数据交易流通示范工程

    为全面展现这场数字蝶变,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特别推出“标杆解码:数字经济北京方案”系列报道,系统呈现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北京路径,彰显科技创新赋能城市转型的标杆力量!
    数据要素数字经济
    2025-05-09 10:07:17
  • 数字经济民营企业座谈会在福州召开

    国家数据局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数据要素保障,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和开放共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更好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
    数字经济数据
    2025-05-08 09:57:33
  • 2025年数字经济发展工作要点发布 对智慧城市有何影响

    近年来,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不仅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也重塑了全球经济格局。
    数字经济智慧城市
    2025-04-18 10:13:20
  • 天津市促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

    到2027年,在GPU、AI操作系统、工业软件、智能装备等领域,攻克50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20项重点新产品;培育30个标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培育形成50亿级以上企业3家,10亿级以上企业25家,人工智能基础核心企业营收突破1000亿元,形成3-4个特色产业聚集区,全力打造“全栈式AI”先锋城市。
    AI操作系统工业软件智能装备
    2025-04-17 09:25:04
  • 河北辛集:让特色潜力项目落地生根

    通过产业研究,锚定生态皮革服装、先进钢铁、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绿色化工、现代商贸服务、氢能全产业链、现代农业等八大战略性产业,策划优质项目,建立企业投资意向数据库,开展产业链靶向对接。
    皮革服装智能装备
    2025-04-16 15:51:59
  • 第十八届中国(慈溪)工业博览会盛大启幕 智能装备赋能产业升级新篇章‌

    作为长三角制造业重镇,慈溪工博会已成为国内外智能装备技术落地的标杆平台。本届展会规模再创新高,启用室内外全馆超20000平方米,吸引三菱、津上精密、卓朴智能、瑞钧机械、西安巨浪等近400家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参展。
    智能装备工业博览会
    2025-04-14 09:26:13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