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百座大城市名单公布 超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难在何处?

百座大城市名单公布 超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难在何处?

2022-10-14 09:56:04来源:智慧城市网整理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政务物联网阅读量:22861

导读: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超大城市是各类风险挑战的汇聚点,相比大城市及中小城市,超大型城市面临的城市治理难题更多,难度也更大。那么,超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难在何处呢?
  城区人口是衡量大城市的关键指标。近日,随着《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公开出版,全国683个城市城区人口数据曝光。据资料统计,全国共有105个大城市,包括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14个Ⅰ型大城市以及70个Ⅱ型大城市。其中,超大城市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成都、重庆(排名不分先后)。
 
  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超大城市是各类风险挑战的汇聚点,相比大城市及中小城市,超大型城市面临的城市治理难题更多,难度也更大。那么,超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难在何处呢?
 
  超大城市的特殊性就在于其规模超大。一方面,由于外来人口过多、人口规模过大,使得城市空间压力增大,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房价暴涨、犯罪增加等“大城市病”更为严重、突出。而且外来人口与本市居民之间的这些显性差异,可能引发社会摩擦,造成社会不稳定;另一方面,因为超大城市人口、经济高度集中,一旦遭受严重的恐怖袭击或发生巨大地震等天灾人祸,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大城市病”一直是影响超大城市持续性发展的巨大障碍,破解“大城市病”已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所必须回应好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智慧城市加速推进,我国超大城市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下面一起来看看7个超大城市如何探索“智”治之路。
 
  北京
 
  北京持续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组合拳”,严格落实“双控”及“两线三区”要求,拆除违法建设超2亿平方米,实现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的目标,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10平方公里,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
 
  身为大国首都,北京自当率先走出一条治理“大城市病”的新路,兴起了一场以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的深刻变革。过去5年,全市与疏解相关六大行业市场主体下降17.8%,利用腾退区域性批发市场等大体量空间集聚高精尖产业,建设提升6000多处便民网点,更利用零散、低效空间补建了一批养老驿站、书店等公共服务设施,为治理“大城市病”贡献出北京“药方”;全国首个以治理“大城市病”为目标的新增产业禁限目录不断迭代升级,累计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近2.4万件,为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打开了更大空间,科技等高精尖产业的新设市场主体占比由2013年的40%升至2021年的62%。
 
  上海
 
  精细化治理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更是上海城市治理的基本底色。过去一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难题和挑战,上海系统谋划、持续发力,围绕超大规模城市的精细化治理进行了持续的探索和部署,发展形成了诸多可圈可点的创新举措,提供了可参考可借鉴的上海方案。
 
  近年来,上海先后在全国首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不断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已接入各类服务事项3514项,高频事项基本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实名注册个人用户突破6900万、企业用户超过281万,累计办件量逾2.4亿件。
 
  2021年6月,国内首个超大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上海城市运行数字体征1.0版正式上线,形成全域覆盖的城市神经元体系,用32个类别1000多项指标,为城市生命体进行“全时智能体检”,每天多达10亿条数据被汇聚、共享、交换,不论是街面卫生管理、车辆违停、人员管理,还是小区内的群租、噪音,都能被实时发现并自动派单,线上线下高效协同处置。还有一些应用场景,系统可主动预警,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深圳
 
  作为一个常住人口超1700万的超大城市,深圳的城市管理治理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而龙岗区是深圳城中村数量最多、城中村人口最多、城市管理压力最为复杂的城区之一。2020年起,龙岗率先在城市管理治理中植入“管家”理念,应用“管家”思维,推动街道城管“大洗牌”,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2年,“城市管家”被纳入龙岗区年度重点改革项目。所谓“城市管家”,是指深圳对城市现代化管理的全新探索,它通过将环卫、绿化、路灯、公厕、垃圾分类等集中式一体化管理,有效解决监管成本高、设备更新慢、人员老龄化、协调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实现城市管理专业化、精细化、智慧化。这一改革试验颇具探路意义,为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贡献了龙岗的探索和经验。
 
  广州
 
  随着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如何科学消纳和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成了影响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难题之一。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之一,广州在经历万丈高楼平地起的日新月异的同时也饱受建筑垃圾“围城”之困,解决建筑垃圾治理问题迫在眉睫。
 
  近年来,经过一系列创新尝试,广州逐步形成了法规体系完善、全链条监管到位、资源化利用全覆盖的建筑废弃物治理的“广州模式”。从公开的数据显示,目前广州全市建筑垃圾排放申报核准率达97%,合法收运率达99%,安全处置率达100%,综合利用率达56%,基本实现了建筑垃圾治理试点的工作目标。一个个充满实绩的数字背后,体现了广州市治理建筑废弃物的勇气和决心。
 
  天津
 
  作为数字化进程超前的城市之一,天津市,据了解,天津市“一网通办”平台“津心办”自2019年上线以来,已迭代升级至3.0版本,实现1560余项服务事项“指尖办”,累计注册人数已超过1780万,访问量超过11亿次,持续助推政务服务智能化、便利化,让老百姓的事顺心办、精心办、尽心办,成为市民群众的“掌中宝”。
 
  此外,天津把绿色作为宜居城市建设的底色,坚持把垃圾分类作为垃圾资源化、减量化的有效手段,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精心营造优美、整洁、有序、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2021年,天津生活垃圾首次呈现“三增一减”态势:厨余垃圾分出量同比增幅62.3%,有害垃圾日收集量增长3倍,回收利用率增长至38.4%,其他垃圾减量明显,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8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6.2个百分点,在2022年一季度国家住建部46个重点城市考核评比中,天津在超特大城市中位列第5名。
 
  成都
 
  2021年,随着成都常住人口由2012年的1615.9万人增加到2119.2万人,成为我国第4个常住人口突破2000万的城市,其中,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跻身全国超大城市行列。在面对超大城市治理带来的挑战与探索中,成都坚持以“智慧蓉城”建设为牵引,全面推动城市经济、社会、治理现代化转型。“一网统管”的民生大数据平台,主动发现、精准服务市民需求,让市民更好地享受城市服务,不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智慧防疫、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环保、智慧生活……多元应用场景,持续提升成都的智慧城市发展指数,让城市在应对突发状态、极端状态更有韧性、筑牢底线。今年7月,防汛关键时刻,成都通过智慧水务系统,实时监测全市237座水库动态信息,并实现主要河道洪水4-10个小时的预见期。当降雨发生后,系统会根据江河水位涨幅和实际降雨时空分布进行滚动预报,提高预报精度,为组织转移和救援队伍科学调配提供决策依据。
 
  重庆
 
  2021年国家公布了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名单,其中重庆市的总人口为3205万,城区人口1634万,跻身超大城市行列。探索超大城市的“智”治之路,重庆市江北区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解决城市管理的难点痛点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的“绣花功夫”,在建设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近年来,重庆市江北区通过大数据融合,探索建立城市“建设、运行、健康”三大指数模型,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综合评价与城市运行状态科学评估提供重要支撑,实现实时“一图呈现”,打造智能化城市运行安全监管手段,筑牢城市运行安全防护网,全面推进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现代化。通过升级“便民服务”模块,新增公厕、治安岗亭、洗车点等2万余个便民点位数据和导航服务,并在重要交通路口、城市公园等处安装4万余块二维码标识标牌,可扫码解决找停车位难、找公厕难等问题,“一码”惠民,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结语:数字化为超大城市寻求治理最优解提供了关键路径,智能化手段支撑着科学化的治理理念,也推动着精细化的城市管理。尽管不少数字化手段还要在实战检验中不断完善,但超大城市治理的方向已经明朗。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智慧清洁机器人 解锁高效清洁秘诀

    智慧清洁机器人是指集成了人工智能、物联网、自动导航等先进技术的自动化清洁设备,能够自主完成地面清扫、垃圾收集、环境消毒等多种清洁任务。这些机器人不仅大幅提高了清洁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还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功能,为城市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智慧城市清洁机器
    2025-04-27 09:29:16
  • 2025年数字经济发展工作要点发布 对智慧城市有何影响

    近年来,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不仅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也重塑了全球经济格局。
    数字经济智慧城市
    2025-04-18 10:13:20
  • 如何利用物联网和开放平台视频管理系统(VMS)实现互联未来

    物联网和开放平台VMS的结合将为实现互联未来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整合物联网设备和VMS系统,可以实现更广泛的监控、更高效的数据管理和更智能的决策支持。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物联网和开放平台VMS实现互联未来,并分析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优势。
    物联网物联网设备开放平台VMS
    2025-04-16 09:48:35
  • 山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将智慧消防纳入智慧城市总体布局

    《山西省消防条例》(2025年修订版)是山西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旨在加强火灾预防、扑救和应急救援工作。
    智慧消防智慧城市
    2025-04-16 09:23:37
  •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融合:通往更智能未来的大门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融合蕴含着变革性的潜力,有望重塑各行各业,彻底改变日常生活,并为更智能、更互联的未来铺平道路。未来,AIoT技术将更加自主,能够独立完成复杂任务,无需人工干预。
    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技术
    2025-04-14 11:28:21
  • 如何构建成功的物联网应用?策略与实践

    物联网旨在创建一个互联互通、情境感知的环境,使设备能够无缝地相互通信并共享实时数据。据Statista预测,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0,590亿美元。
    物联网物联网应用
    2025-04-14 11:18:52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