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关于开展2022年重庆市制造业创新中心申报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2022年重庆市制造业创新中心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2-10-17 09:57:56来源: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键词:制造业创新中心智能制造装备阅读量:25424

导读:本次申报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方向和《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中的重点产业领域。
  渝经信科技〔2022〕19号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开展2022年重庆市制造业创新中心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经济信息委,两江新区、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经信部门,各工业控股(集团)公司,各市级大中型工业企业,各有关单位:
 
  为加快推进我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根据《关于印发重庆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渝经信规范〔2022〕12号)文件要求,经研究,拟开展2022年重庆市制造业创新中心申报工作,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领域
 
  包括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方向和《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中的重点产业领域。
 
  二、申报类型
 
  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分为综合类和行业类。综合类主要指面向产业发展需求,以成果转化和突破产业共性技术难题为目标,为区域及全市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撑的先进创新平台;行业类主要指聚焦行业细分领域关键重要技术创新攻关的领先研发机构。
 
  三、申报条件
 
  提出申请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一)市制造业创新中心申报单位或牵头单位应在本领域有显著的领先优势和竞争优势,具有较好的产学研合作基础,较强的技术扩散、辐射与转移能力以及成果转化能力。
 
  (二)综合类制造业创新中心申报单位注册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汇聚了一批行业创新领军人才和研发团队;创新成效和成果转化成效显著,是我市重要的技术创新策源地,已成功开发或转化科技成果不低于5项;拥有独立的办公场地、完善的研发试验场地和先进的研发试验仪器设备,研发试验设备原值不低于1000万元。
 
  行业类制造业创新中心申报单位能够代表我市该行业(领域)最高的技术创新水平,注册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股东包括2家及以上本领域龙头企业或科研院所、高校等优质创新资源;拥有代表本领域先进水平的行业创新领军人和固定的研发队伍,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拥有独立的办公场地、完善的研发试验场地和先进的研发试验仪器设备,其年度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应不低于30%。
 
  (三)鼓励市制造业创新中心申报单位采取“公司+联盟”的模式运行。
 
  四、申报认定程序
 
  (一)材料编制。满足申报条件的创新中心,按照《重庆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管理办法(暂行)》中的要求做好申报材料的编制工作。
 
  (二)推荐申报。符合条件的法人单位将申报材料报送区县经济信息委(经信部门)。区县经济信息委(经信部门)对材料进行初审,出具推荐意见并推荐申报,推荐报送至市经济信息委。
 
  (三)申报受理。市经济信息委按照“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的原则,全年接受申报受理。
 
  (四)综合评审。市经济信息委组织专家进行现场审核、评审,提出专家评审意见,经综合评估,确定拟认定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名单,报委党组会审定同意,并向社会公示。
 
  (五)批复认定。对公示后无异议的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市经济信息委予以发文公布和授牌。
 
  四、有关要求
 
  请区县经济信息部门按照要求,认真做好宣传和对申报材料的审核把关,确保材料真实有效,将申报材料(一式两份)和初审报告报送至市经济信息委政务服务大厅,电子版本发送zhuym5@qq.com邮箱。
 
  申报咨询联系人:主友明,电话:63896140。
 
  政务服务大厅接件联系人:方媛,电话:63897953。
 
  附件:重庆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管理办法(暂行)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2年10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重庆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规范重庆市制造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运行和管理,根据《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科〔2016〕273号)、《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升级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条件》(工信厅科〔2017〕64号)、《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年度考核办法(暂行)》(工信厅科〔2018〕37号)等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市制造业创新中心是以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等为重点,由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自愿组合、自主结合,以企业为主体,以独立法人形式建立的市级新型创新载体。
 
  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分为综合类和行业类。综合类主要指面向产业发展需求,以成果转化和突破产业共性技术难题为目标,为区域及全市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撑的先进创新平台;行业类主要指聚焦行业细分领域关键重要技术创新攻关的领先研发机构。
 
  第三条 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应结合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领域总体布局,立足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需求,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汇聚各方创新资源,突出协同创新取向,完成从技术开发到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各环节的活动,打造跨界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
 
  第四条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经济信息委)负责组织实施市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认定、管理和考核等工作。有关区县(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经信部门负责申报材料初审、推荐等工作。
 
  第二章  申报和认定
 
  第五条 申报条件
 
  (一)市制造业创新中心申报单位或牵头单位应在本领域有显著的领先优势和竞争优势,具有较好的产学研合作基础,较强的技术扩散、辐射与转移能力以及成果转化能力。
 
  (二)综合类制造业创新中心申报单位注册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汇聚了一批行业创新领军人才和研发团队;创新成效和成果转化成效显著,是我市重要的技术创新策源地,已成功开发或转化科技成果不低于5项;拥有独立的办公场地、完善的研发试验场地和先进的研发试验仪器设备,研发试验设备原值不低于1000万元。
 
  行业类制造业创新中心申报单位能够代表我市该行业(领域)最高的技术创新水平,注册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股东包括2家及以上本领域龙头企业或科研院所、高校等优质创新资源;拥有代表本领域先进水平的行业创新领军人和固定的研发队伍,从事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拥有独立的办公场地、完善的研发试验场地和先进的研发试验仪器设备,其年度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应不低于30%。
 
  (三)鼓励市制造业创新中心申报单位采取“公司+联盟”的模式运行。
 
  第六条 认定程序
 
  (一)发布申报通知。市经济信息委根据我市制造业创新中心规划布局和建设情况,按照“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的原则,全年接受申报,适时开展认定工作。
 
  (二)申报及推荐。申报单位编制报送《重庆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申报书》(附件1)、《重庆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方案》(附件2)和其他有关证明材料(附件3),经区县经信部门初审,出具推荐意见,推荐报送至市经济信息委。
 
  (三)综合评审。市经济信息委组织专家进行现场审核、评审,提出专家评审意见,经综合评估,确定拟认定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名单,报委党组会审定同意,并向社会公示。
 
  (四)批复认定。对公示后无异议的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市经济信息委予以发文公布和授牌。
 
  第三章  考核评估
 
  第七条 市经济信息委对运行满一年的市制造业创新中心每年开展一次考核,每三年进行一次评估,考评对象评估当年不另进行考核。
 
  第八条 年度考核在每年底进行。市制造业创新中心于年初编制年度工作目标计划,主要包括建设运行目标、年度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目标、投资及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等相关情况,报市经济信息委作为年终考核验收依据。
 
  第九条 定期评估的主要内容是市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活动开展、创新成效及后续三年发展规划等情况。
 
  第十条 市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考核评估采用资料审查、答辩评审、现场核查等形式,由市经济信息委组织专家或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并对考评结果确认后予以公布。
 
  第十一条 结果运用。
 
  (一)市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考核评估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类。考核评估结果是争取市级和国家级项目资金支持的主要依据。
 
  (二)考核评估结果优秀的,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三)年度考核结果不合格的,给予一年的整改期,整改期结束经专家组评估仍为不合格,或三年定期评估结果不合格的,撤销市制造业创新中心称号并发文公布。
 
  第四章 支持和管理
 
  第十二条 对新认定的和考核评估结果为优秀、良好的市级及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市经济信息委将在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中给予资金补助。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将视情况采取通报批评、收回财政支持资金、撤销市制造业创新中心称号等措施:
 
  (一)逾期未报送相关材料的;
 
  (二)提供虚假材料和数据的;
 
  (三)年度考核不合格且未按期完成整改的;
 
  (四)定期评估不合格的;
 
  (五)发生重大质量、安全、环保等事故的;
 
  (六)因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受到刑事、行政处罚;
 
  (七)创新中心自行要求撤销其市制造业创新中心称号的;
 
  (八)市制造业创新中心承担载体被依法终止的。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四条 本管理办法由市经济信息委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管理办法自公布之日起三十日施行,以前发布的相关文件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附件:1.重庆市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申报书
 
  2.重庆市XX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方案
 
  3.需提供的有关证明材料
 
  4.创新中心研发人员表
 
  5.创新中心研发试验仪器设备清单表
 
  6.重庆市制造业创新中心认定评价指标体系
 
  7.重庆市制造业创新中心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如何利用智能制造缩小中小企业与行业巨头之间的差距

    智能制造是一种融合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制造模式,它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并实现个性化定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智能制造是提升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
    智能制造智能制造装备
    2024-12-12 10:19:56
  • 2024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产业科技创新工作座谈会在沈阳召开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型工业化
    2024-11-05 14:13:38
  • 赋能自动驾驶核心传动原件国产替代,均普智能APS业务再创新高

    在自动驾驶/ADAS领域,凭借在环境感知、车辆控制两大领域多年储备的产品、技术和项目经验,均普智能已成功实现图达通超远距离高精度激光雷达装配与检测产线的交付。
    智能驾驶智能制造装备
    2024-11-01 11:27:06
  • 2024年湖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产品名单公布

    经项目单位申请,市州和财政省直管县市工信部门、财政部门联合审查推荐,项目资料初审、专家评审、会议审定及社会公示等程序,认定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ZLJ5460THBLBEV 纯电动混凝土泵车等50项技术装备产品为2024年度湖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现予以公布。
    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智能制造装备
    2024-10-10 11:58:47
  • 一天内,多位国内工业机器人龙头扩产、增资

    在政策春风的吹拂下,埃夫特、埃斯顿等国内工业机器人领军企业,纷纷加速战略布局,不仅着眼于自身的壮大,更致力于引领整个产业的升级转型。
    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
    2024-08-05 11:28:21
  • 四川省发布42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重点领域

    近日,经济和信息化厅修订印发了《四川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重点领域(2024版)》,围绕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先进装备、生物制造、清洁能源、先进材料等方向,聚焦42个重点领域培育建设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制造业创新中心先进装备
    2024-06-05 14:26:27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