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业资讯

头条号

最新原创观点

百家号


资讯中心

四川省“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征求意见 催生仪器仪表新需求

2022-12-02 11:39:59来源:仪表网 阅读量:22045

分享:
导读:监测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统一监测评估的工作机制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监测新格局基本形成,为实现“美丽四川”建设目标奠定基础。
  为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等规定,切实推动我省“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编制了《四川省“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规划(征求意见稿)》(下称《规划》)。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就有关内容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本次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11月22日至12月21日。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是生态环境管理的“顶梁柱”,是评价考核各级政府改善环境质量、治理环境污染成效的重要依据。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都要求加快构建科学先进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监测对环境管理和科学决策的支撑作用,提供更加全面、准确、客观、真实的监测数据产品。
 
  《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要素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以及科学、独立、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实现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生态质量监测全覆盖,监测垂直管理体系高效运转,监测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统一监测评估的工作机制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监测新格局基本形成,为实现“美丽四川”建设目标奠定基础。到2035年,科学、独立、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全面建成,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能力全面提升。
 
  《规划》从逐步开展碳监测评估;深化大气环境监测;拓展水生态环境监测;完善土壤和地下水监测;推进声、辐射和新污染物监测;完善生态质量监测;强化污染源和应急监测;拓展监测数据成果运用;打造产学研用创新优势;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十个方面部署了36条具体措施。相关内容摘录如下:
 
  支撑低碳发展,逐步开展碳监测评估
 
  充分发挥成都市碳监测评估试点引领示范作用,逐步推进并落实《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构建省级温室气体监测网络,在成都、攀枝花、绵阳、南充、宜宾、达州、巴中、眉山、凉山等重点城市开展温室气体试点监测,形成一氧化二氮(N2O)、甲烷(CH4)、二氧化碳(CO2)、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及含氟温室气体城市区域监测能力。
 
  推动省级九寨沟温室气体综合背景监测站灾后重建,形成N2O、CH4、CO2、ODS及含氟温室气体背景本底监测能力。选择性开展城市区域排放监测和执法监测,组织二氟一氧甲烷生产企业开展副产三氟甲烷排放监测试点。逐步加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ODS和氢氟碳化物(HFCs)产品检测实验室建设和运行力度,提高大气汞监测能力。
 
  聚焦协同控制,深化大气环境监测
 
  巩固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升级改造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分批完成327个城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和10个省控区域(农村)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老旧设备更换。优化降水监测网络,在川南地区试点安装酸雨自动监测装备,逐步实现自动采集大气降水样品,实现酸度、电导率等指标自动化测量。
 
  构建重点区域大气复合污染自动感知网络,2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非甲烷总烃(NMHC)自动监测,分批在全省15个地级城市建设大气复合污染自动监测站,在PM2.5超标城市开展颗粒物组分监测,在O3超标和其他VOCs排放量较高城市开展VOCs组分监测。
 
  拓展大气污染溯源监测,提升四川省臭氧前体物走航感知能力,构建全省质量保障体系,省级新增19套组分在线分析设备和质控设备,新增1辆移动式方舱监测车和1辆光化学走航监测车,完善VOCs走航、单颗粒飞行时间质谱、颗粒物激光雷达等自动监测能力,分批新增18台便携式VOCs监测仪(LDAR)。强化重点工业园区污染物监测监控,工业园区设立园区站、边界站、传输站,开展空气、水等特征污染物监测,开展重点工业园区红外遥测、走航监测和视频监控。在全省20个重点工业园区(集中区)新建空气质量常规六参数自动监测站,在全省10个涉重金属重点工业园区(集中区)建设空气质量常规六参数和重金属指标的自动监测站,在化工园区建设大气复合站,在重点化工园区下游监控断面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
 
  推动三水统筹,拓展水生态环境监测
 
  组建统一的四川省地表水环境监测网络,拓展自动监测覆盖范围,在沱江、岷江等重点治理流域,嘉陵江、黄河等重点保护流域新建37个左右水质自动站,在省界、重点流域交界增加重金属、有机物、营养化指标等水质自动监测指标,在涉铊、涉锑行业企业密集区域下游,依托水质自动监测站逐步加装铊、锑等特征重金属污染物自动监测系统。定期升级改造国、省考水质自动监测站,分批完成37个原有地表水水站(省控及国家上收站)老旧设备更新、升级改造。建设重点湖库“水华”预警体系,通过试点构建12套湖库富营养化自动监测体系,实时反应水域内藻类生长状态,遏制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构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预警体系,开展水质预警监控,在市级或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新建和升级改造水质自动监测站200个左右,补充部分水质监测站的重金属自动监测能力。
 
  拓展水污染溯源监测,建设入河排污口自动监测监控网络,流域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试点建设自动监测设备和视频监控系统,覆盖主要污染物监测指标。
 
  聚焦风险防范,完善土壤和地下水监测
 
  加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能力建设。开展国家网54个背景点和1123个基础点监测(点位数还需国家最后落实),每5-10年完成一轮次,说清全省土壤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将491个国家网风险监控点位纳入省控网,每1-3年完成一轮监测,其中95个高风险监控点每年监测一次,其余396个一般风险监控点位每2-3年监测一次,及时跟踪发现土壤环境污染问题。
 
  完善四川省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设置83个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并根据需要适时增补完善,覆盖地级及以上城市、重点风险源和饮用水水源地,配合国家开展相关监测工作;布设地下水质监测省控网络点位,开展重点污染企业(区域)和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源保护区地下水质试点监测工作;在地下水敏感区域增补约50个地下水在线监测站点,实现地下水自动监测预警功能。
 
  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十四五”期间,逐步实现全省所有的县开展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涵盖各种类型的特色村庄,监测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空气、土壤等环境要素,整体反应农村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
 
  强化人居健康,推进声、辐射和新污染物监测
 
  完善声环境质量感知网建设。在21个市(州)政府所在城市的192个省控声环境功能区建设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在10个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两侧,设置噪声自动监测子站共60个站点; 完善工业园区边界噪声感知网络建设,建设噪声自动监测子站系统共40个站点。
 
  完善全省辐射环境监测网络。优化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和监测项目,加强城市集中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完善电磁辐射监测手段,提升电磁辐射监测能力,加强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建设以及现有老旧自动监测站的升级换代。
 
  开展调查性与研究性监测。加强重要饮用水源地抗生素、重点流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微塑料等有毒有害新型污染物等监测技术研究和应用,加强基于高分辨率质谱的非靶标化合物筛查技术、污染成因与溯源监测技术研究和应用。
 
  深化测管协同,强化污染源和应急监测
 
  规范排污单位自行监测。重点强化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VOCs在线监测和无组织排放监测,加强农药、化工、化学合成类制药、电子等行业和化工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特征有机物监测,优化电镀、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重金属排放监测,完善涉重、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行业厂区和危险废物填埋处置场土壤、地下水监测。鼓励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制药、橡胶等涉恶臭重点行业实施电子鼻监测,铅锌冶炼企业对排放口和周边环境进行定期监测。
 
  推进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建设。差异化配置应急监测设备,结合区域流域特征,为21市(州)配置便携式分光光度计、便携式测油仪、便携式有毒气体检测仪、便携式水质多参数仪、发光细菌毒性分析仪、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测油仪、紫外烟气分析仪、便携式气相色谱等应急监测设备,提升应急监测快速响应能力。针对大渡河流域存在的危险化学品、重金属等潜在风险,建设雅安市环境应急监测中心,提升大渡河流域的环境应急处置能力。
 
  筑牢质量底线,拓展监测数据成果运用
 
  做好生态环境智慧监测创新应用试点工作,按照试点工作方案要求,规范监测基础能力,开展传感器、量子点等新型监测技术、仪器、装备探索应用,试点进行环境质量形势及环境质量关联分析、污染成因及特征分析、环境影响预测分析、环境敏感点污染预警以及工地扬尘监控,助力环境管理及精准治污需求。
 
  增强科技公关,打造产学研用创新优势
 
  强化外部协作科研水平。以省级生态环境监测总站为主导,汇集全省优质监测实验室(包括第三方社会机构)、科研院所、国内重要仪器设备厂商等单位通过合作、协作或参与等形式,以生态环境质量、污染源监测技术、分析测试技术、质控技术、高新监测技术装备研究、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技术、大气遥感监测技术、碳监测试点研究为重点,组织专家团队合力攻关,全面加强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研发引领能力。
 
  加强生态调查技术创新和生物毒性综合监测技术应用,探索基于环境DNA(eDNA)条形码技术的水体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通过地面观测试验、遥感和模型模拟等方法,在岷江、沱江流域试点构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下水文水环境特征参数库,建立考虑植被特征因子(植被类型、叶面积指数和物候期)和水文参数时变特征的水文水质模型,推进基于卫星遥感动态信息驱动的水环境模拟技术。
 
  坚持深化改革,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
 
  建立健全新时期的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全省统一的水、大气、土壤、噪声、地下水等环境监测点位管理、数据传输、发布等技术体系,完善监测质量管理制度。明确省、市监测事权,统一规划布局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统筹部署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规范驻市(州)监测机构工作程序、仪器设备配置和管理。
 
  加强监测能力建设。依托省级站、科研院所现有的基础,补充部分硬件设备和软件条件,建立省级特色专业实验室。建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控分析、环境健康、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与修复、环境司法鉴定、水生态监测、辐射环境应急处置专业实验室,逐步扩大生态环境监测领域。其中,四川省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与修复重点实验室增加配备先进的土壤前处理及分析仪器设备,四川省水生态监测重点实验室配置浮游生物自动鉴定系统、研究级显微镜、无人机等设备,辐射环境应急处置实验室,配备移动核物理测量车等24台(套、辆)仪器设备(车辆)。
 
  持续提升驻市(州)站专项业务能力。根据驻市(州)站现有条件,拟划分一类站和二类站。在划分的一类站中选建2家生态生物监测实验室、3家土壤监测专项实验室、3家重金属分析实验分中心、2家地下水监测专项实验室、1家新污染物监测专项实验室等专项实验室。其中,重金属分析实验分中心配备重金属项目测定需要的仪器设备、样品前处理装置,新污染物监测专项实验室配备新污染物筛查与分析设备,环境保护核与辐射安全重点实验室增加配备现代化的核与辐射实验室分析设备共计60余(台/套)。
 
  提升辐射监测能力。全面推进省级、市(州)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重点提升成都、绵阳、宜宾、广元、乐山、南充等6个区域站监测能力。为绵阳市、广元市、乐山市、宜宾市辐射环境监测站配备电离辐射监测与实验室分析设备共计40余(台/套),各配备1~2套选频式电磁辐射监测设备、1套电磁环境快速测量分析系统。为驻成都市、南充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配备电离辐射监测与实验室分析设备共计40余台/套。建设、升级改造广元等重点涉核市州辐射环境监测站实验室,为全省其他驻市(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配备电离辐射监测设备共计60余(台/套),各配置1套选频式电磁辐射监测设备,提升我省辐射环境机构辐射环境监测及应急处置能力。
 
  此外,《规划》还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拓展资金渠道;强化信息公开;注重宣传引导等四项保障措施。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国内仪器行业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国产替 2024-04-24 09:38:17
仪器仪表作为现代工业制造、生命科学、医疗健康、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领域的重要支撑,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仪器仪表行业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
消费品以旧换新,仪器仪表市场需求将大幅提升 2024-04-18 09:22:50
近日,为积极响应国家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部署,商务部等14部门共同发布了《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印发 仪器仪表业迎机遇与挑战 2024-04-11 09:07:11
一场以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为核心的新工业革命正在我国工业领域掀起。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仪器仪表行业将在这场变革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不想错过最新资讯?

下载智能制造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精准

企业直播

更多

产品商城 更多


关于我们|本站服务|会员服务|商站通服务|旗下网站|友情链接|产品分类浏览|意见反馈|兴旺通|频道

智能制造网 -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Copyright gkzhan.comAll Rights Reserved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客服热线:0571-87756395采购热线:0571-87759926媒体合作:0571-89719789

客服部:采购部:编辑部:展会合作:市场一组:市场二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