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业资讯

头条号

最新原创观点

百家号


资讯中心

OLED玻璃材料关键技术项目获批!

2022-12-15 09:50:31来源:OFweek显示网 阅读量:25332

分享:
导读:中国建材已开发出世界最薄0.12毫米超薄电子触控玻璃、中国首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8.5代浮法液晶玻璃、国际领先的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等系列显示材料“卡脖子”创新成果并实现量产。
  近日,由中国建材集团所属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牵头申报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OLED显示玻璃材料关键技术开发”项目正式获得科技部批准立项。
 
  该项目依托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等5个国家级研发平台,由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总院、武汉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等为核心的国内长期从事显示玻璃研发生产、OLED面板制造及显示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团队参与其中。
 
  截至目前,中国建材已开发出世界最薄0.12毫米超薄电子触控玻璃、中国首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8.5代浮法液晶玻璃、国际领先的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等系列显示材料“卡脖子”创新成果并实现量产。
 
  抢滩窗口期 国内OLED行业方兴未艾
 
  基于优异的色彩饱和度、对比度和反应速度。近两年来,全球OLED市场份额大幅拔高,也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支撑点。
 
  2020年之前,大尺寸OLED市场LGD一枝独秀,其他公司都不具备大尺寸OLED的量产能力。但继中国的国别份额达到约7成的液晶面板之后,中国在高清OLED面板领域持续发力,2022年中国的份额(按产能计算)也有望超过4成。
 
  DSCC于10月发布预测称,在OLED面板领域,中国的国别份额2022年将达到43%。以巨额补贴为背景,京东方科技集团和华星光电自2019年前后启动大幅增产,正在猛追韩国(55%)。
 
  随着国内中小尺寸OLED单季市场份额首次达到30%,高端产品推出的时间差不断缩短,且中国企业自2018年前后起,从三星电子等韩国企业大量挖来技术人员,弥补了自身不足。韩国面板厂正在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因此,韩国政府针对大型OLED的技术和制造设备,已叫停向中国转移和销售。过去一年,三星、LG Display先后向中国面板厂商发出OLED专利侵权警告,试图干扰和遏制中国OLED面板企业的发展。
 
  虽然在过去十年中国面板的奋起直追下补足了部分差距,但是,OLED领域国产化设备的程度还非常低,技术壁垒和比重都需要努力突破。
 
  韩厂积极部署8代产线,拉大技术隔阂
 
  我们需要清醒的认知到,虽然从各国媒体发布的展品技术参数来看,中韩在OLED技术的差距微乎其微。但量产产品和展示样品不能混为一谈,总体来看中韩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
 
  其次,韩系显示巨头退出LCD业务并不是因为在技术上拼不过中国,而是因为LCD面板业务利润太低,不妨集中资源拓展下一代显示技术。
 
  今年8月,三星显示就IT用的第8.5代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蒸镀机设备价格与日本爱发科(ULVAC)达成共识,三星显示同意以6000亿韩元(人民币30.6亿元)的价格购买ULVAC的第8.5代OLED蒸镀机。
 
  近日,三星显示计划在生产IT类产品用的8.7代OLED面板产线上引入日本佳能(TOKKI)的半切式水平蒸镀设备。
 
  LGD早在去年就于广州工厂新建了一条8.5代OLED生产线。
 
  反观国内企业则还忙于建设6代OLED产线。且国内柔性AMOLED产线建设整体较晚,目前主要产线仍处于量产后的稼动率提升阶段和建设投产前期,整体产线稼动率仍处于不断提升中。
 
  两者相对比,第8.5代生产线的生产力是现有第6代线基板玻璃的两倍多。以13.3英寸面板来说,6代线可生产48块,而8.5代线可生产96块。鉴于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屏幕都超过 10 英寸,因此在第8.5代线制作IT OLED面板比现有的第6代线更具成本优势。
 
  材料设备国产化为“反超”关键要素
 
  要实现8.5代以上印刷OLED的量产,需要喷墨印刷设备、可溶性OLED材料及墨水、喷墨印刷技术、薄膜封装技术、氧化物TFT背板技术以及驱动补偿技术等方面的全方位配合。
 
  与此同时,我国OLED上游核心生产设备及材料的国产化率仍然较低,中短期仍然以日、韩、美、欧等海外公司为主,设备及材料的基础开发难度相对较大,周期较长,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且关键物料的差异最终会体现于各家OLED产品的效能及可靠度上。
 
  虽然国内尚未有OLED产线实现盈亏平衡,但产业格局正在加速集中,行业巨头纷纷斥重资进场布局。
 
  例如京东方、维信诺、天马、和辉光电、TCL华星等都在积极增加OLED产能。其中京东方较为激进,其今年OLED面板产量提高70%,预计OLED出货量将从去年的6000万片增加到今年的1亿片以上。
 
  且京东方拟在成都建设第8代OLED产线,目标是在2024年运营。
 
  原标题:OLED玻璃材料关键技术项目获批!中国反超韩国还需几年?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为首台(套)、首批次新材料提供多种保险保障方案 2024-06-06 10:16:38
此次《关于进一步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保险补偿政策的意见》修订按照“险种多元化、费率动态化、企业自主化、监管严格化、财政资金效用最大化”的原则。
TCL华星武汉印刷OLED试产线设备调试中 2024-03-22 10:21:48
TCL华星此前一直与日本面板厂商JOLED深度合作开发印刷打印技术,并于2020年6月向后者投资300亿日元,获得了该公司11%的股份。
聚丙烯长丝纺粘针刺非织造土工布应用技术相关标准发布 2024-03-07 15:23:36
由山东晶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主编的《聚丙烯长丝纺粘针刺非织造土工布应用技术标准第1部分:固体废物填埋工程》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产品商城 更多


关于我们|本站服务|会员服务|商站通服务|旗下网站|友情链接|产品分类浏览|意见反馈|兴旺通|频道

智能制造网 -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Copyright gkzhan.comAll Rights Reserved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客服热线:0571-87756395采购热线:0571-87759926媒体合作:0571-89719789

客服部:采购部:编辑部:展会合作:市场一组:市场二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