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县城物联网,不是活水也是淡水

县城物联网,不是活水也是淡水

2022-12-22 09:30:17来源:物联传媒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城市阅读量:20910

导读:时至今日,随着物联网平台类产品逐渐崛起,下沉市场也正被不断开发,中小型城市的数字化转型、居民的消费等级提升均已被提上日程。换句话说,90%的国土面积和9.3亿人口的大型市场正在被挖掘。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中国内地共有县域(包含县城、乡镇等)1866个,占全国国土面积的90%左右;县域人口约9.3亿,占中国大陆人口和GDP比重分别为52.5%和38.3%。
 
  不难发现,县域人口的数量与GDP产出已出现失衡。同时,在物联网行业,相关的技术或产品也都多应用于一二线城市,少有投入县域
 
  据了解,我国三线以下城市、县镇与农村地区市场,被称作下沉市场。在过去几年,不少安防类龙头企业开始发展下沉战略,另一方面,相关政策的标签也从智慧城市逐渐拓展到数字乡村。
 
  时至今日,随着物联网平台类产品逐渐崛起,下沉市场也正被不断开发,中小型城市的数字化转型、居民的消费等级提升均已被提上日程。换句话说,90%的国土面积和9.3亿人口的大型市场正在被挖掘
 
  虽然听起来诱人,但这条路并不好走。接下来,本文就对下沉市场进行简单介绍,并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下沉市场的现状,分析企业做下沉市场的痛点与难点。
 
  下沉市场,是什么在下沉?
 
  目前下沉市场已能通过划分区域准确定义,但从物联网产业链的角度来看,下沉并非只是消费级产品的购买者不同。要理解真正在下沉的环节,还需先理清物联网产品的产业链结构。
 
  一直以来,物联网产品的产业链上中下游都如下图所示。
 
  看起来清晰明了,也方便理解,但随着资源整合的需要、云计算的发展以及智能设备数据的运营要求提高,物联网平台类产品逐渐崛起,产业链中下游的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
 
  如图,过去的经销商+系统集成商融合成了平台。在经年累月的发展下,平台类产品也生成了独特的XaaS类业务。
 
  平台的出现,对于设备商、方案提供商而言极其友好,因为它就如同一个外包公司,设备/方案商只需要将产品或方案交出去,就无须担心怎么卖,售后服务的需求也有平台统计相关信息和数据。
 
  OK,了解完产业链结构,回到下沉市场的主题。对于过去的产业链而言,下沉市场需要下沉的无非是销售渠道,在第一张图中,经销/代理商改变即可,或者稍有规模的公司多设立一个办事处/分公司即可。
 
  但在平台普及并且产业链变更后,下沉便不再如过去那样简单。
 
  因为平台内部的业务内容环环相扣,加之下游客户的变换,导致了下沉的便不再只是销售渠道,还有服务对象及内容。
 
  由此可以理解为,下沉市场真正在下沉的是一套体系
 
  目前做下沉市场且具有代表性物联网平台商有3家:海康、大华、宇视。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三家企业做下沉的方式并非自己寻求销售渠道,而是通过整合当地的经销商或代理商,做通销售渠道,并有针对性输送给中小企业,保证其产品能产能销。这也即是各家的SMB(中小企业)业务。
 
  虽然这个办法很聪明,并且听起来容易,但其实平台商并不好做,光是海康、大华这样的巨头,从最初建立下沉渠道到如今基本覆盖到地市,也用了不下10年的时间,而如今体量较小的平台更是望而却步。
 
  这也不禁让人好奇,做下沉市场到底有什么样的难点?会对物联网平台商如此不友好?
 
  沉下去,要自己足够“重”
 
  上文提到,下沉市场主要下沉的是销售渠道和服务内容。
 
  其中,对于销售渠道的下沉要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等资源,再加上物联网场景的严重碎片化,探索、挖掘市场并做通一条渠道非常困难。最关键的是,虽然海康、大华的整合经销商业务听起来容易,但地方的经销商主要任务不是开发渠道,而是压货、出货、倒货并做价,或者靠手头的渠道资源找项目生存,经销商们缺乏动力主动开发更深层的销售网络。
 
  这也导致了体量较小也即不够“重”的平台商做不了下沉市场。
 
  再说做下沉市场的第二难点——服务。就算平台商做通了销售渠道,铺开销售网络,但物联网场景的碎片化也会导致下游客户极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会造成设备/方案商、平台商的服务内容发生巨大变化。
 
  虽然XaaS类业务利用“管-端-云”打通了一切壁垒,但其根本还是服务,而服务类业务就必然要面对长尾效应。简单来说,不同类型或同类型下不同型号产品的运维/保修又成了大问题,因为设备/方案商很难给到下沉市场客户及时的反馈。
 
  不过平台利用了类似做渠道的资源整合模式,通过招纳深入地方的工程商,用互联网派单模式,跑完了运维/保修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但这又导致了另一个问题,即管理问题,一方面难以管理当地的运维人员技术程度,另一方面难以保证工程商对平台的忠诚度
 
  另外,也有不通过平台商试图利用传统产业链做下沉市场的设备/方案商。但难度太高,各方利益点无法平衡,导致体量小的企业根本不会去接触。
 
  虽然在物联网产业链中,无论平台商还是设备/方案商做下沉市场都难上加难,但无法否认的是,下沉市场的规模的确足够庞大。
 
  县城物联网,不是活水也是淡水
 
  根据相关报道,我国有50%县级城市已开展智慧城市试点。而根据IDC数据,2020年我国三线以下城市在智慧城市方向的投资额为1038亿元人民币,占该领域整体投资比例的58.5%。
 
  县城作为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的过渡节点,其物联网产业的下沉目前有三个方面比较成功:
 
  G端的政务智能化,包括但不限于政务一网通、智慧消防、智慧停车、智慧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建设施智能化。用智能水电气热仪表替代传统手抄表,在城市桥梁、管廊部署智能监控、感知等硬件,推出“云-管-端”集成的物联网解决方案。2022年第一季度,城市安全和雪亮工程感知网领域的政府招标项目占比31%,成为近两年智慧城市重点建设项目。
 
  交通、安防智能化。主要针对智慧乡村、智慧社区、智慧公安的应用,通过“云+管+端”结合视频传感、人脸识别(FACE+)、GIS地理信息平台、SPARK大数据等技术。
 
  另外,当下沉市场的经济被盘活后,也有如下的发展趋势:
 
  可持续发展。对中小城市而言,环境和低碳领域数字化转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尤其是资源型和制造型产业主导城市。涉及到环境监测、工业设备智能化、数据融通、能源管理集成化等解决方案。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IoT产业。《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坚持“一县一策”的方针,根据区位特点发展数字经济,如农林渔牧产业物联网赋能、工业能源物联网升级、文旅资源物联网化、电商零售仓储物流集转等特色产业。
 
  综上所述,目前的下沉市场不是一股活水,难以发展生态,但它是一汪淡水,从待开发资源的角度来说,在可用性上仍有优势。
 
  除了政策引导的G端市场,目前C端市场也存在下沉迹象,包括共享经济如共享单车/充电宝的下沉,近年来更多的智能门锁、影音设备等产品也在下沉。B端市场中,物联网技术也随着中端酒店、精装房市场在下沉。
 
  不过在发展初期,从智慧城市走向数字乡村,下沉市场短期内还热不起来。
 
  原标题:物联网在县城还玩得转吗?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智慧清洁机器人 解锁高效清洁秘诀

    智慧清洁机器人是指集成了人工智能、物联网、自动导航等先进技术的自动化清洁设备,能够自主完成地面清扫、垃圾收集、环境消毒等多种清洁任务。这些机器人不仅大幅提高了清洁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还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功能,为城市环境管理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智慧城市清洁机器
    2025-04-27 09:29:16
  • 2025年数字经济发展工作要点发布 对智慧城市有何影响

    近年来,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不仅改变了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也重塑了全球经济格局。
    数字经济智慧城市
    2025-04-18 10:13:20
  • 如何利用物联网和开放平台视频管理系统(VMS)实现互联未来

    物联网和开放平台VMS的结合将为实现互联未来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整合物联网设备和VMS系统,可以实现更广泛的监控、更高效的数据管理和更智能的决策支持。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物联网和开放平台VMS实现互联未来,并分析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优势。
    物联网物联网设备开放平台VMS
    2025-04-16 09:48:35
  • 山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将智慧消防纳入智慧城市总体布局

    《山西省消防条例》(2025年修订版)是山西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旨在加强火灾预防、扑救和应急救援工作。
    智慧消防智慧城市
    2025-04-16 09:23:37
  •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融合:通往更智能未来的大门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的融合蕴含着变革性的潜力,有望重塑各行各业,彻底改变日常生活,并为更智能、更互联的未来铺平道路。未来,AIoT技术将更加自主,能够独立完成复杂任务,无需人工干预。
    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技术
    2025-04-14 11:28:21
  • 如何构建成功的物联网应用?策略与实践

    物联网旨在创建一个互联互通、情境感知的环境,使设备能够无缝地相互通信并共享实时数据。据Statista预测,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0,590亿美元。
    物联网物联网应用
    2025-04-14 11:18:52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