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中国
机器人产业联盟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业机器人完成产量4万套;2022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业机器人累计完成产量44.3万套。
同时,2022年12月,我国工业机器人设备出口金额0.5亿美元,进口金额1.8亿美元;2022年1-12月我国工业机器人设备累计出口金额为6.1亿美元,累计进口金额20亿美元,累计贸易逆差为13.9亿美元。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整体销量预计超过了30万台,全球销量占比超过50%,虽然受多种因素叠加影响,增速相较2021年放缓,但在全球市场中占比依旧在增长,显示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良好的发展态势。
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将迎需求高峰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要较2020年实现翻番,而彼时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为246台/万人,意味着到时要达到500台/万人左右,意味着至少是100万台的数量,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叠加人口自然增长率转负、政策推动机器人应用、疫情后制造业用工急迫等因素,预计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增长速度将超过2022年,市场孕育着巨大的机遇。
今年一月中旬,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2年末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 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人口增长首次转负,人口结构的改变让机器换人成为制造业未来的趋势。
而就在人口数据发布后不久,工信部、教育部、公安部等十七部门就联合印发了《“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对机器人的应用领域进行了指导,显然是相互关联的,未来将持续加大对机器人应用的推进力度。
对于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上的应用,《方案》指出,推动在汽车、电子、机械、轻工、纺织、建材、医药等已形成较大规模应用的行业,卫浴、陶瓷、光伏、冶炼、铸造、钣金、五金、家具等细分领域,喷釉、修胚、抛光、打磨、焊接、喷涂、搬运、码垛等关键环节应用。
如今我国产业结构在加快转型,如汽车等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业占比不断提高,也在要求着加快机器人自动化的应用,高端制造在精度、稳定等方面的要求正是机器人所擅长的。有专家表示,目前中国不能再依赖持续扩大的劳动力来推动经济增长,自动化是提高现有工人生产力的最可靠方式。
2023年,随着疫情的全面放开,3C电子、食品饮料等行业有望跟随消费复苏而增长,同时新能源汽车依然会持续发展,加之锂电、光伏、半导体等新兴产业突飞猛进,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将迎来需求高峰,产业上下游技术不断突破,在应用的广度及深度上进一步加强,且新兴细分赛道持续拓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