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研究显示:汽车中的硬件按钮比触摸屏更安全

研究显示:汽车中的硬件按钮比触摸屏更安全

2023-02-09 09:24:41来源:盖世汽车 关键词:触摸屏控制汽车制造阅读量:22319

导读:一些数据表明,触摸屏不利于汽车安全,而且不如传统的物理控制安全,但屏幕比按钮更实惠,汽车制造商可以在屏幕上集成更多功能,并随时更新。
  据外媒报道,如果说有一种汽车发展趋势需要立即叫停,那就是放弃物理控制,转而采用复杂的触摸屏。这不仅会影响内饰设计,而且让驾驶员和乘客感到焦躁。特斯拉是这一趋势的引领者之一,这家汽车制造商开创了全数字化的趋势,一切都通过汽车的触摸屏控制。
 
  事实上,一些数据表明,触摸屏不利于汽车安全,而且不如传统的物理控制安全。瑞典汽车杂志《Vi Bilägare》进行了一项研究,将11辆现代汽车,如特斯拉Model 3、现代Ioniq 5、MG Marvel R和斯巴鲁Outback,与一辆2005 Volvo V70进行对比,看看对老式汽车进行控制是否更容易、更安全。
 
  在以68 mph速度行驶车辆的方向盘后面,驾驶员被要求完成简单的任务。其中包括打开收音机并调到特定电台,调高空调温度,重置行程计算机,打开加热座椅,以及其他很简单的任务。驾驶员拥有一定的时间来熟悉车辆,然后沿着封闭的跑道行驶。该媒体测量驾驶员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及其完成任务时的行驶距离。
 
  不出所料的是,获胜车辆是2005 Volvo V70。这是其中最古老的汽车,但Vi Bilägare发现,在很大范围内也是最容易操控的。驾驶员可以在10秒内轻松完成4个主要任务。与之相反的是,MG Marvel R完成所有任务的时间为44.6秒。
 
  与V70相比,宝马iX(30.4秒)、现代Ioniq 5(26.7秒)、大众ID.3(25.7秒)、特斯拉Model 3(23.5秒)等车型的表现都不够好。根据该媒体给车辆的打分(从1到5分,分数越高,越容易操控),V70的得分最高,为4.5分,iX(4.0分)、Ioniq 5(3.5分)、ID.3(2.25分)、Model 3(3.75分)紧随其后,而Marvel R只有2.5分。
 
  Vi Bilägare发现,汽车制造商正在努力削减不同领域的成本,这带来了更多的坏消息。大众汽车和西雅特(Seat)等品牌在其汽车上提供触敏控制,但一些品牌没有背光,几乎不可能在晚上使用。除了提供物理控制,汽车制造商正朝着更先进的语音控制系统的方向发展,但这并没有真正起到好的作用。语音识别系统可能无法辨别简单的请求,难以理解命令,也无法使用所有功能。
 
  为什么这一点如此重要?当你低头看着信息娱乐屏幕来更改设置时,你并没有在看路。在68 mph的速度下,V70在10秒内行驶了1004英尺。MG的驾驶员行驶了4501英尺才完成四项任务。因此,易于操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让驾驶员将视线集中在道路上,从而提高安全性。
 
  当然,也有一些好消息。Vi Bilägare发现,Dacia Sandero、沃尔沃C40和斯巴鲁Outback都拥有良好的信息娱乐系统,使用起来相对容易。该媒体声称,Sandero和C40的信息娱乐系统的功能不多,因此容易使用。
 
  Vi Bilägare指出,汽车制造商希望其汽车被视为科技产品,如同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一样。此外,受益于大屏幕,设计师更容易实现“干净”的车舱。然后是成本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屏幕比按钮更实惠,因为汽车制造商可以在屏幕上集成更多功能,并随时更新。因此,虽然触摸屏的安全性较低,交互体验也不是很好,但它们确实存在。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