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油气增产增供 石油产业总体回升走稳

油气增产增供 石油产业总体回升走稳

2023-03-28 11:15:08来源:智能制造网整理 关键词:石油钻井平台采油炼油设备阅读量:41748

导读:根据国家能源局方面的消息,2023年我国将继续推动油气增产增供,能源领域还将谋划一批补短板、强基础、利长远工程项目,预计石油化工产业将行业将总体回升走稳。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足见其对于工业发展的重要性。即便是在全球大力推行新能源的今天,石油在工业中依然占据着重要席位。
 
  根据测算,目前全球可采石油储量为1.572万亿桶。2022年6月30日,挪威睿咨得能源发布了自己的石油资源数据报告,报告称2022年1月1日,全球可采石油储量预计为1.572万亿桶。
 
  越产越多的全球石油资源
 
  1980年,全球剩余探明石油储量为6826亿桶,1989年增加到1万亿桶,2009年增加到1.53万亿桶,2017年增加到1.72万亿桶,2020年为1.73万亿桶。不难发现,全球剩余探明石油储量的绝对数量越来越大。
 
  新探测技术帮助发现更多油田
 
  石油储量与探测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新型探测技术的出现使人们的目光不再局限于陆地,海底地质地震成像技术的应用使得人们得以在海上开采石油资源。
 
  在陆地上,新技术的应用同样也帮助人们发现了众多深层油田。据统计,目前已发现的石油储量已达2000亿吨左右。
 
  除了石油勘探技术的发展,石油开采技术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也为可开采石油资源的增加提供了支撑。
 
  定向钻井技术发展
 
  如今的定向钻井技术发展的核心目标是以低成本钻出高质量井眼,而如何减少成本成为钻井技术发展的一个重点。目前石油企业普遍利用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来提高机械钻速,从而缩短钻井时间。
 
  稠油开采成关键
 
  数据显示,在世界剩余石油资源中,约有70%都是稠油。持续、有效、经济的稠油开发成为各国石油增产的主攻方向。我国稠油资源量约有198.7亿吨,现已探明35.5亿吨,开发潜力巨大。在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的今天,探明量巨大的稠油有望缓解我国石油资源日渐枯竭的问题,减少石油资源的外采量和进口量。
 
  但开采如此巨量的稠油资源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稠油黏度大、流动性差,其开采难度大、成本高。
 
  稠油通常采用“热采”模式,即向地层注入热水或高温高压蒸汽,以提高地层中原油的温度,从而降低原油黏度,再进行开采。2022年,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创新性地采用射流泵注采一体化管柱技术,将注热管柱与生产管柱合二为一,减少了修井时间,节省修井作业成本达30%以上。
 
  2023年3月27日,中石油发布了2022财年年报。年报数据显示,中石油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31日实现营收3.26万亿元,同比增长21.57%,归属母公司净利润661.53亿元,同比下降8.09%,基本每股收益为0.55元。
 
  作为国内的石油产业代表企业,中石油的财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状况。据统计局数据,2022年原油产量重回2亿吨平台,累计产量2.05亿吨,同比增长2.9%,增速加快0.5个百分点;原油加工量连续多年增长后首次下降。
 
  根据国家能源局方面的消息,2023年我国将继续推动油气增产增供。保持重点盆地及海域稳产上产,加快非常规油气快速上产,推进西气东输三线中段等重大管道工程和油气储备能力建设。能源领域还将谋划一批补短板、强基础、利长远工程项目,预计石油化工产业将总体回升走稳。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