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重磅!千亿汽车巨头理想汽车进军光伏

重磅!千亿汽车巨头理想汽车进军光伏

2023-05-16 09:12:06来源:OFweek太阳能光伏网 关键词:光伏新能源车光伏组件阅读量:23397

导读:在此成绩下,理想汽车进军光伏,扩宽新能源道路,并不让人意外。此前,已有多个千亿车企进军光伏。
  5月10日,车和家(晋城)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陈昊,注册资本为1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电气安装服务;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等。
 
  股权穿透图显示,该公司由北京车和家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全资控股,也就是理想汽车。此举也意味着,又一千亿汽车巨头进军光伏。
 
  造车新势力翘楚
 
  理想汽车成立于2015年,是国内较早成立的新势力车企。2018年10月,理想汽车发布旗下车型——理想ONE,定位于智能电动中大型SUV,号称是没有里程焦虑的新能源汽车,却因采用增程电动技术而遭遇了不小的质疑。
 
  2019年12月,理想ONE开始交付后,销量稳步提升,用出色的销量表现打消了质疑。
 
  2022年6月21日,理想汽车发布家庭智能旗舰SUV理想L9车型;2022年9月,理想ONE停产;2022年11月,理想ONE替代车型L8正式发布;2023年2月,理想汽车发布L7车型。
 
  截至2023年3月24日,理想汽车累计交付超过30万辆,且形成L9、L8、L7的产品矩阵。
 
  二级市场方面。2020年7月30日,理想汽车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市场正式挂牌上市,2021年8月12日,理想汽车在香港上市。
 
  截至2023年5月12日,理想汽车美股市值超过300亿美元,港股市值超过2000亿港元。
 
  近期,理想汽车公布2023一季度财报,实现营收187.9亿元,同比增长96.5%;净利润14.1亿元,同比增长34.8%,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盈利。现金储备、自由现金流分别高达650亿元、67亿元。
 
  多个千亿车企进军光伏
 
  在此成绩下,理想汽车进军光伏,扩宽新能源道路,并不让人意外。此前,已有多个千亿车企进军光伏。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比亚迪早在十几年前就已进军光伏。时至今日,已形成硅锭铸造,硅片加工,电池片制造,光伏组件制造的完整光伏产业链,项目覆盖全球二十多个国家。
 
  特斯拉。早期特斯拉在北美市场布局超级充电桩时,部分超充桩就选择了光伏系统作为电力来源。2015年,特斯拉推出储能业务,并相继发布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储能方案。2016年,特斯拉斥资26亿美元收购太阳能设备公司SolarCity,构建光储一体化版图。
 
  根据特斯拉构想,在其光储一体化方案支持下,用户可在屋顶安装光伏系统作为电力来源,结合储能系统,为家庭供电和满足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甚至可反哺电网。
 
  长城汽车。2020年4月,长城汽车将旗下蜂巢能源下设的太阳能事业部进行独立,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极电光能,主要从事钙钛矿光伏、钙钛矿光电产品研发和制造。
 
  此后,极电光能数次打破钙钛矿转换效率世界纪录。2022年8月,极电光能全球总部及钙钛矿创新产业基地项目落户锡山,总投资高达30亿元。根据规划,极电光能预计将在2023年底或2024年上半年投入钙钛矿太阳电池第一条GW级产线。
 
  吉利汽车。2021年12月,吉利科技成立吉利硅谷(谷城)科技有限公司,随后就在襄阳市谷城县投建涵盖“硅矿、工业硅、多晶硅、单晶拉晶、切片、电池片、组件、光伏发电”的光伏全产业链项目,总投资228亿元。截至目前,已形成年产一万吨多晶硅产能。
 
  可以看到,千亿汽车巨头进军光伏路线并不一致,既有专注应用场景的特斯拉,也有致力于下一代电池技术的长城汽车,还有覆盖全产业链的比亚迪和吉利。
 
  路线尚存悬念
 
  作为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进军光伏,可能更多是作为其新能源汽车业务的补充。通过光伏发电为充电站提供能量来源、在生产基地建设光伏项目提高绿电使用比例等,进一步提升其品牌社会形象和科技理念。
 
  当然,也不排除理想汽车会根据新能源汽车特点,进一步拓宽光伏应用场景,引领光伏应用新潮流。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