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三星OLED技术“护城河”将破!维信诺、惠科能否逆袭?

三星OLED技术“护城河”将破!维信诺、惠科能否逆袭?

2023-06-04 09:37:39来源:OFweek显示网 关键词:OLEDOLED面板显示器阅读量:25221

导读:在当前OLED面板市场中,作为最大客户的苹果公司具备着绝对的主导性作用,若无FMM蒸镀技术得到苹果认可,那么韩国的OLED市场将会逐渐丧失主导性,反之亦然。
  继我国在LCD领域以规模与成本优势击溃日、韩两国夺得液晶市场主导权后,三星显示、LGD与JDI等代表企业已纷纷缩减或退出LCD业务转向OLED,并希冀借此翻身,重新夺回显示行业话语权。
 
  在OLED领域,业内声音认为,韩国在技术方面要先于中国2-3年,但随着我国的奋力发展,双方之间的差距已逐渐缩小并呈赶超之势。在当前主流的第6代OLED产线上,韩企的技术高地LTPO OLED已被我国京东方、维信诺与TCL华星相继攻克。
 
  同时,在维信诺与惠科股份(与JDI合作)等面板厂主导无FMM蒸镀技术的背景下,三星显示以高精度金属掩膜板FMM为基础构建的技术“护城河”(OLED面板-蓝钻像素排列)也正在消失!
 
  变局将起,三星OLED“护城河”将破!
 
  近日,韩国显示革新工程事业团团长金容锡在首尔“2023 SID评论研讨会”上表示,今年无FMM蒸镀与光刻工艺相结合的OLED面板制造技术发布的特别多,典型的有日本JDI的eLEAP、中国维信诺的VIP等,我们应该对其保持警惕。
 
  据悉,韩国业内的面板厂也在研究开发无FMM蒸镀的OLED面板制造技术,但是进展缓慢,明显落后于中日等面板企业。金容锡表示,若eLEAP、VIP与MML等技术商业化落地,FMM的技术壁垒将消失,韩国OLED产业也将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据维信诺、JDI官方资料介绍,使用VIP技术制造的OLED面板与传统FMM OLED面板相比,其寿命提升了6倍、亮度提升了4倍,且像素的有效发光面积(开口率)也从29%提升至69%;使用eLEAP技术制造的OLED面板其寿命与亮度则分别增加了3倍和2倍。
 
  对此,金容锡表示,使用这些技术生产出来的OLED面板性能确实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这些技术的成熟度还不够高,存在量产化难题。
 
  维信诺、惠科能否逆袭OLED市场?
 
  目前,传统的FMM蒸镀技术已在业内主流的第6代OLED产线得到成熟应用,因此,维信诺与惠科等面板厂主导的无FMM蒸镀技术能否实现逆袭,将取决于未来两年针对中大尺寸领域投建的第8代OLED产线上。
 
  据韩媒方面消息称,三星显示近日已开始定购第8代OLED产线的相关设备,而在蒸镀机方面,与日本佳能的谈判也仍在持续。可以预见,在第8代OLED产线上,三星显示采用的技术仍是传统的FMM蒸镀技术。
 
  但对于第8代OLED产线而言,由于玻璃基板尺寸增大,相对应的高精度金属掩膜板(FMM)的尺寸也将需要增大,而由于受重力影响,FMM越大越容易导致其出现变形或局部凹陷,导致产线良率下降,成本突增。
 
  且使用FMM进行蒸镀,对OLED材料的损耗较高,材料利用率仅为70%左右。因此,在中大尺寸领域,6代以上OLED产线中,无FMM蒸镀技术的成本竞争力更佳。
 
  而在当前OLED面板市场中,作为最大客户的苹果公司具备着绝对的主导性作用,若无FMM蒸镀技术得到苹果认可,那么韩国的OLED市场将会逐渐丧失主导性,反之亦然。
 
  在屏幕性能相差不多时,客户的最终导向还是成本竞争力。因此,维信诺与惠科能否逆袭OLED市场的关键还是在于技术落地后量产化成本。相信在未来的几年内,这一切都将很快得到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近期表示,三星显示、LGD与其他韩国面板厂计划在未来几年合计投资逾65兆韩元(约487.7亿美元,3438.5亿元人民币)发展创新技术,同时靠着政府提供税收优惠与补贴的助力,在2027年前让韩国在全球面板市场重夺世界第一宝座。
 
  韩国面板厂规划的投资目标,是藉由发展下一代显示器产品的新技术与拓展OLED面板产线,让韩国到2027年在全球面板市场的市占率提升至超过50%。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