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又一LCD面板厂解散!“三国四地”行业竞局如何演变?

又一LCD面板厂解散!“三国四地”行业竞局如何演变?

2023-08-03 11:24:31来源:OFweek显示网 关键词:彩色显像管液晶显示阅读量:25125

导读:新的“赌局”已起,昔日显示产业中“三国四地”的各大玩家都已开始纷纷押注,本轮变革中,谁又可再次夺下行业桂冠?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亦可明得失。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彩色显像管(CRT)技术正大当其道,当时,包括京东方在内的一众显示企业的盈利状态都非常好,然而就在临近“世纪之交”的那几年里,变局来了,显示行业中开始出现了等离子显示PDP、场发射显示FED和液晶显示LCD等技术路线。
 
  21世纪初期,传统的CRT彩管技术已近乎完全被液晶显示LCD技术所替代,一场“王位更替”也就此发生。近年来,全球显示产业飞速发展,行业中又再次出现了OLED、MLED、QLED、LDT和超表面等新兴的技术路线。
 
  新的“赌局”已起,昔日显示产业中“三国四地”的各大玩家都已开始纷纷押注,本轮变革中,谁又可再次夺下行业桂冠?
 
  日本面板业:“求存”与“求变”!
 
  众所周知,在全球面板产业的发展历中,日本作为昔日的“液晶王者”,也曾独占过全球面板行业94%的市场份额,但现如今日本面板已再无往日风采,松下、夏普与JDI等显示企业都已遭遇困境。
 
  8月1日,据日经BP报导,日本电子巨头松下控股已于7月31日宣布决定清算其专门生产液晶面板的子公司松下液晶显示器公司。未来,松下会将原LCD姬路工厂改造成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基地,旨在增强其在这个快速增长的行业中的地位。
 
  解散松下液晶显示器公司的决定会带来重大的财务影响,但松下总部方面已决定免除松下液晶显示器公司欠另一家子公司的5800亿日元(41.1亿美元)巨额债务,属于内部消化了。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9年11月21日,松下方面就曾宣布,将在2021年前退出液晶面板制造业务,因与中国厂家竞争激化导致盈利恶化,该公司认为难以维持下去:“基于竞争激烈加上大环境变化,曾打算投入新产品开发,但最终认为继续实行有很大困难”。
 
  7月27日,夏普的最大股东鸿海要求其在三个月内提出因显示器业务导致公司2022财年亏损2608亿日元(约人民币133.59亿)的营运改善计划。夏普方面曾表示,公司亏损主要是由于液晶面板市场恶化,以及SDP堺市第10代面板工厂生产设备等减值损失集体的影响所致。
 
  据悉,鸿海董事长刘扬伟已于7月下旬到夏普的东京和千叶办公室视察,并与夏普社长兼执行长吴柏勋和其他高阶主管会面,告诉他们必须想办法转亏为盈。
 
  鸿海财务长黄德才今年5月在法说会上曾经提到,鸿海已经要求夏普基于大股东的利益考量,拟议改善计划。如果业务还是不能提振起来,那就要夏普调整管理团队让营运得以好转。
 
  5月12日,日本本土的面板“独苗”JDI公布了2022财年年报。据维科网方面统计,从2014财年起至2022财年,JDI公司已陷入净利连亏9年的不利状态,而2022财年,JDI净利亏损为258亿日元。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资料显示,JDI此前在日本共有6座LTPS液晶面板工厂,分别是石川工厂、能美工厂、白山工厂、鸟取工厂、东浦工厂与茂原工厂。但如今JDI似乎已经无力为继,半数工厂都已变卖,只为生存。
 
  此外,JDI还通过技术合作或专利交叉的方式借力与中国惠科股份、TCL华星光电等企业共同发展显示业务。
 
  中国台湾面板业:守LCD,拼Micro!
 
  被视为即将颠覆产业的新世代显示技术,中国台湾面板大厂群创、友达卡位已久。 韩媒报道称,随着Micro LED越来越接近大量普及,南韩不甘示弱,但台厂早已先行布局,可能打破全球面板市场由中、韩厂所宰制的局面。
 
  据报导,Micro LED成本快速下降,距离普及化越来越近,南韩面板厂积极切入大尺寸、小尺寸Micro LED面板,但中尺寸Micro LED面板的应用范围更广,其中以车用市场最被看好,而台厂在此领域深耕多年,有望在这场Micro LED战役占上风。
 
  中国台湾电子设备协会理事长林士青分析,现阶段MicroLED生态圈中,不论是有能力订规格的面板双虎,或是LED产业的富采,及具量产能力的镎创都是中国台湾厂商,发展Micro LED有机会领先大陆及韩国。
 
  林士青表示,面板及LED产业都期待Micro LED量产,这是以显示器为规格、以LED为原料的新产业,是中国台湾设备产业「几十年一遇」的机会。
 
  富采是强化整合Micro LED供应链的要角,携手供应链打入市场,提供车用、传感、特殊照明和新一代化合物半导体等应用技术。富采旗下晶电与镎创子公司镎创显示合作,镎创显示协助建置6吋Micro LED生产线,借助镎创在Micro LED晶粒、巨量移转的经验,缩短学习曲线,加快量产能力。
 
  镎创董事长李允立表示,中国台湾Micro LED技术领先中国大陆,高阶应用客户也倾向使用中国台湾产品。
 
  而对于LCD,在中韩显示产业博弈之时,韩厂为了减少对大陆的LCD依赖将会减少订单,台厂则有望因此拿到此前韩国三星与LG方面下给大陆的面板订单。
 
  韩国面板业:“孤注一掷”OLED!
 
  目前,三星显示与LGD已近乎全面退出了LCD面板的制造业务,但其在全球显示行业中的霸主地位仍然难以撼动。相关行业分析师表示:“三星的高端OLED的业务做得非常成功,而且一直是整个行业最赚钱的业务,而在液晶面板上,其他厂商已经能够提供足够的产能,它关停液晶面板业务没有任何压力。”
 
  可以说,韩国面板业在2020年初宣布全面关停LCD面板线之后,从小尺寸到大尺寸都已经全面转向下一代的OLED技术——停产LCD的一定意义上就是腾出设备、厂房和资源,来满足OLED的扩张。韩国三星和LGD做出全面放弃LCD,“孤注一掷”OLED的决策,不仅代表着两家企业在赌自己的未来,也是韩国的显示军团在赌自己的未来。
 
  相关行业人士认为,不能将韩国企业放弃LCD看做是中国显示军团的胜利,这只不过是“官渡之战”之前的“调兵遣将”。韩系厂商近年来主要布局在OLED等高端产品上,厂商议价权极高,去年夏天,在全球LCD面板产能过载时,三星显示却已将其QD-OLED面板的良品率提升至85%以上,进一步降低了其生产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在面板业中,三星显示仍然是最赚钱的企业且遥遥领先。2022年,三星显示一枝独秀,全年实现净利约326.15亿元,是我国“面板一哥”京东方的四倍之多。而在2023上半年,三星显示实现的净利约为90.65亿元,而京东方实现的净利只约为7~8亿元。
 
  报道称,2022年,中国OLED显示屏产能为43.7%,而韩国为54.9%,但是中国与韩国在全尺寸OLED显示器市场份额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韩国占据81.3%的份额,中国占17.9%。而这也就是我国业内人士一直在说,国内都是在亏本经营OLED业务的根源所在。
 
  大陆面板业:全技术路线齐头并进!
 
  目前而言,对于市面上所出现显示技术路线,大陆面板厂都已涉及!其中,惠科股份、维信诺方面未来将主要发展无FMM 光刻OLED技术,TCL华星主要发展喷墨印刷OLED技术,海信视像则主要关注发展激光显示技术,而京东方则是都有兼顾并已研制展示了相关样品。同时,在量子点、Micro LED与超表面等细分领域的技术方面我国也都有研究团队与科研公司在跟进发展。
 
  未来,对于我国大陆而言,打好既有的LCD市场和产品盈利战、OLED新技术创新战、国内产业合纵连横的集约战、崭新次世代产能的投资战和国际产业链的整合战才能一直赢下去。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 液晶显示创新应用!反射型液晶显示技术正步入发展快车道

    目前,反射式液晶已在城市交通站牌得到应用,例如上海、合肥、南昌等公交站。
    液晶显示反射型液晶显示
    2024-03-07 16:13:38
  • 信利国际逆势盈利,中小面板厂如何破局?

    信利国际将紧跟显示屏市场的发展机遇,供应链变化、行业科技升级并与客户保持粘性,提供高质量和合适的产品及解决方案,以实现业务增长,并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
    2022-11-15 09:11:00
  • 上市板块全面开花 资本市场又添4位“新成员”

    近日,又有企业正式上市,像永信至诚正式登陆科创板、慧博云通创业板上市、哈铁科技科创板上市、飞天云动正式登陆港交所。也有企业正在上市的“路上”如天山电子10月17日开启申购、雷特科技北交所IPO过会、国航远洋即将上会......
    网络安全VR/AR液晶显示
    2022-10-19 15:56:14
  • 液晶改变人类生活 CIDC2018成功举办

    第二十届高交会组委会及深圳市平板显示行业协会特以“液晶改变人类生活”为主题,在2018年11月15日,于第二十届高交会光电显示展期间举办第十四届中国显示大会。
    液晶显示高交会
    2018-11-21 13:59:15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智能制造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智造商城:

PLC工控机嵌入式系统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金属加工机械包装机械工程机械仓储物流环保设备化工设备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生物识别传感器电机电线电缆输配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更多

我要投稿
  • 投稿请发送邮件至:(邮件标题请备注“投稿”)1271141964.qq.com
  • 联系电话0571-89719789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智能制造网APP

功能丰富 实时交流

智能制造网小程序

订阅获取更多服务

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抖音

智能制造网

抖音号:gkzhan

打开抖音 搜索页扫一扫

视频号

智能制造网

公众号:智能制造网

打开微信扫码关注视频号

快手

智能制造网

快手ID:gkzhan2006

打开快手 扫一扫关注
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