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电气旗下上海氢器时代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推出了两代电解水制氢装置,先后登顶国内制氢设备能力之最。依靠对新生力量的投资、孵化和培育,一家传统能源龙头企业正在新能源赛道上踔厉奋进跻身前列。
借助氢器时代这一氢技术创新主体的改革实践,上海电气正努力抢抓先机,寻找一条既传承国企传统优势,又具备足够活力、敏捷性与创新效率的发展道路。
硬核技术。上海电气的转型正全力聚焦于创新环节。6月举行的2023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上,组建才半年多的氢器时代推出了新一代碱性电解槽制氢装置,每小时最大产氢能力为2000标方(每千克氢气约为11.2标方),从而成为国内产氢量最大的电解槽。此前,氢器时代还曾在去年底发布第一代1500标方制氢装置,当时也是“国内最大”。
以老带新。上海电气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大踏步发展,其创新模式非常关键。早在2016年,上海电气就介入了氢能相关研究;2020年,在旗下电站集团下设立氢能源事业部。随着“双碳”战略的落地,氢赛道的战略意义越来越凸显。为了抓住机遇,上海电气经过分析认为,在储氢、加氢、用氢等相对成熟的环节,可以从内部挖潜,依靠旗下企业和现有力量推进产业发展;而在此前技术储备较为薄弱、同时处于氢产业链核心的制氢环节,需要组建新公司并借助集团力量孵化培育、“以老带新”快速补齐底层技术缺口。上海电气通过外派核心员工、共享制造能力、输出风控体系等方式,使氢器时代构建了一支仅40人的精简、高能团队,其中70%是研发人员。同时,通过集团的资源整合,氢器时代能与其他兄弟企业开展技术与市场的协同,可以为客户提供完整的新能源产业和生态支持,从而以握指成拳之势,突破新能源赛道上单点盈利能力薄弱的困境。
文化传承。观察氢器时代乃至上海电气的氢能探索,企业文化的创新与传承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在传统能源继续保持领先优势的同时,上海电气正加速布局新赛道,向内部传递新能源转型的责任感和危机意识。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