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车辆作为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综合应用的载体,已成为新的产业方向和行业风口,国内各大城市正在争相布局这一新赛道。
近日,《杭州市促进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规定(草案)》(以下简称《规定》草案)提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从管理机制、申请条件、审查流程、行为规范、监管要求和退出机制等方面对智能网联车辆道路测试与应用进行规范。
智能网联车辆道路测试与应用涵盖了感知、通信、自动驾驶、人机互动等多项前沿技术,涉及经信、交通、交警、城管等多个职能部门。《规定(草案)》确立了齐抓共管的联合工作机制,明确杭州市政府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对测用活动进行指导协调、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杭州市经信局负责联合工作机制的牵头协调。
在智能网联车辆行业,安全是重中之重。据悉,《规定(草案)》用三分之一篇幅从保险先行、保障群众知情权、完善异常情况处置等多角度设置测用规范,保障公共安全。
《规定(草案)》中提及的智能网联车辆,包括智能网联汽车和功能型无人车。其中,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应用,应按照“主驾配备驾驶人”“车内配备驾驶人或者安全员”“车内不配备驾驶人和安全员”分阶段进行。功能型无人车道路测试与应用,按照“配备随行安全员”“不配备随行安全员”分阶段进行。
此外,《规定(草案)》还对功能型无人车路权问题等作了规定,明确功能型无人车应当遵守非机动车行驶规则,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没有非机动车道的靠车行道右侧行驶;正常情况下不得借道行驶。
值得一提的是,《规定(草案)》还确立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生命周期监管机制,通过强化监管了实现优胜劣汰的良性循环。《规定(草案)》明确智能网联车辆应当接入统一的管理服务平台,并明确了责任破解线下监管难题,对“车内无人”情形下的交通违法行为,依法对车辆所有人或者管理人进行处罚,对该情形下的有责事故,由测试与应用主体承担赔偿责任。
原标题:智能网联车辆测试: “车内无人”违法如何处理?杭州:处罚车辆所有人或管理人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0571-89719789;邮箱:127114196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