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业资讯

头条号

最新原创观点

百家号


资讯中心

我国5G发展走在前列,5G应用加速落地

2023-10-24 16:26:31来源:智慧城市网整理 阅读量:24155

分享:
导读: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2023年中国5G发展大会10月21日上午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10 月 23 日消息,为加快推动5G建设和应用发展,深化与实体经济融合创新,有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和坚强支撑,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2023年中国5G发展大会10月21日上午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云明在开幕式上称,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 5G 网络。
 
  我们知道,在刚刚落幕的杭州亚运会上,基于5G超密组网方案和5G-A超宽带技术应用,实现了开幕式场馆5G网络无缝覆盖,“5G+扩展现实”技术打造了沉浸式观看体验,“5G+AI”技术助力多语种云端智能翻译……我国5G技术迅速发展,5G应用加速落地。
 
  当前,5G已经成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今年是5G商用牌照落地第四年,四年间,工信部不断完善顶层规划设计,会同产业各方,深化网络覆盖和共建共享,深入推进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在网络建设、关键技术、融合应用、产业体系、国际合作等方面持续取得新突破,实现了从“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领”的跨越式发展,“建用研”稳步推进,跑出了中国5G发展“加速度”。
 
  张云明同时声称,近年来,中国 5G 关键技术取得整体性突破,已构筑形成涵盖系统、芯片、终端、仪表等环节较为完整的 5G 产业链,产业基础实力持续增强。近年来,我国5G关键技术取得整体性突破,已高度形成涵盖系统、芯片、终端、仪表等环节的较为完整的5G产业链,产业技术实力持续增强。目前,我国5G应用已广泛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67个,应用场景由监控巡检等外围环节向生产控制等核心环节稳步拓展,5G赋能的作用不断彰显。
 
  当前,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各环节,已成为数据资源畅通循环的关键支撑,引领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网络。截至9月底,我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318.9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达7.37亿户,5G行业虚拟专网超2万个,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数量全球占比达42%。
 
  上海市副市长陈杰在大会上致辞时透露,上海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要求,主动把握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新趋势新发展,积极推进5G双千兆网络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累计建成5G基站总数达到了8.8万个,5G基站占移动通信基站的比重达37.2%,5G基站的建设密度也达到了每平方公里13.8个,均居全国前列,千兆固定宽带已经覆盖了961万户家庭,成为工信部全国首个千兆城市,业务应用也在深度拓展,涌现了江南造船、华山医院和交通银行等一批典型案例。
 
  目前,中国5G应用已广泛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67个,应用场景由监控巡检等外围环节向生产控制等核心环节稳步拓展,5G赋能、赋值、赋智作用不断彰显。南开大学原校长、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原主席龚克在大会上表示,目前全球 5G 网络人口覆盖率约为 37%,用户逾 14 亿,其中约一半来自中国,他同时声称“全球 5G 行业应用当前还处于发展初期”。
 
  原标题:遥遥领先 我国5G发展走在前列

我要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

5G时代,物联网面临哪些安全挑战? 2024-05-21 11:40:39
5G世界不仅因超连接而改变,而且未来的发展取决于一个关键要素:物联网安全。物联网安全与5G技术的共存是显而易见的。
华为:今年很多手机将支持5G-A比5G快10倍 2024-03-04 11:12:59
目前,我国运营商已经在国内20多个省份部署了5.5G试点网络,大量公众用户以及部分行业用户今年有望体验5.5G服务。
MWC 2024:5G-A占据C位,商用元年正式开启 2024-03-01 14:20:19
业内普遍认为,今年将是5G-A商用元年!如果说2024年是5G-A商用元年,那么结合云和AI技术的发展,运营商商业增长的潜力巨大,有望为产业各种创造前所未有的商业价值。

版权与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智能制造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智能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产品商城 更多


关于我们|本站服务|会员服务|商站通服务|旗下网站|友情链接|产品分类浏览|意见反馈|兴旺通|频道

智能制造网 - 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领域“互联网+”服务平台

Copyright gkzhan.comAll Rights Reserved法律顾问: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 贾熙明律师

客服热线:0571-87756395采购热线:0571-87759926媒体合作:0571-89719789

客服部:采购部:编辑部:展会合作:市场一组:市场二组:

关闭